中班科学教案《感受四季》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感受四季》反思》属于幼儿园中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中班科学教案《感受四季》反思

1、中班科学教案《感受四季》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进一步比较四季的明显不同。

  2、感受季节的不断渐变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儿歌挂图,大字纸;故事书《魔法奶奶的电话》;写有四季字卡的 纸条,后面有双面胶(人手一套);魔法电话教具

  活动过程:

  复习儿歌“春夏秋冬转圈圈”,及四季排列,月份分配

  1. 观察魔法电话:魔法电话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能拨通春姐姐、夏大哥、秋姑姑和冬爷爷,找找四个键分别在哪里?

  2. 边听故事边通过观察图片,猜想小朋友喜欢某个季节的理由。!.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3. 提问:故事里谁喜欢夏天?她为什么喜欢夏天?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老师用简画记录,从而补充故事内容。(其他季节按同样方法提问)

  游戏四季轮换拍

  1. 幼儿每人一套写有春夏秋冬的纸条,分别画上四季简易图,将画好的纸用双面胶贴在衣服双手易拍到的地方,化装成季节娃娃。

  2. 听游戏带领着发出的语言指令迅速做出反应,即用手拍贴在身上的图画

  *单手拍:如听到“吃火锅是什么季节?”边答边拍身上图片。

  *双手拍:如听到“夏天过去是什么季节?再过去又是什么季节?”两手分

  别拍在相应图上,并回答“夏天…….”

  *连续拍:如从春天到冬天

  *结伴拍他人

  *边拍图画边念儿歌“春夏秋冬转圈圈”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2、中班语言教案《小蜗牛找四季》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故事的趣味性,乐意听故事。

  2、让幼儿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3、幼儿能分角色表演、讲述故事。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春、夏、秋、冬景色图片各一张,蜗牛妈妈与蜗牛宝宝图片,伴奏音乐碟

活动过程:

  1、教师配乐讲述故事《小蜗牛找四季》

  提问:故事里都讲了谁?

  2、教师出示蜗牛图片,依次出示四季图片,再次讲述故事

  提问:春天来了,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了什么?

  小蜗牛听了妈妈的话又是怎样做的?

  3、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故事。

  4、让幼儿认识春、夏、秋、冬四季

  ①游戏:猜四季

  ②游戏:字宝宝找四季

  教师小结:一年有四个季节,他们分别是春、夏、秋、冬。

  5、教师引导幼儿分角色讲述、表演故事。

  ①个别幼儿表演、讲述。

  ②幼儿集体表演、讲述。

  6、幼儿为故事取名

  7、活动评价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3、中班语言教案反思《四季歌》

  活动目标:

  1.通过诗画形式使幼儿了解春、夏、秋、冬的明显特征。

  2.培养幼儿诗画教学的兴趣,轻松自然的掌握儿歌内容。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配乐儿歌一首《四季歌》、笔、绘画用纸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

  1.幼儿完整欣赏配乐儿歌一遍。

  2.请幼儿说说儿歌中讲到了什么?(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二、画儿歌

  根据幼儿的讲述教师画儿歌

  1.春

  迎春花、柳树、蜜蜂、蝴蝶等。

  2.夏

  火红的太阳、枝繁叶茂的大树、荷花等。

  3.秋

  美丽的菊花、飘落的树叶、黄色的小草。

  4.冬

  腊梅花、雪花飘、雪人等。

  三、看画学儿歌

  1.春

  师:春天来、春天来,什么花儿开?

  幼:春天来、春天来,迎春花儿开。

  师:红花开、黄花开,谁和谁都飞来?

  幼:红花开、黄花开,蜜蜂、蝴蝶都飞来。

  2.夏

  师:夏天到、夏天到,什么东西当头照?

  幼:夏天到、夏天到,火红的太阳当头照。

  师:谁枝繁叶茂,谁朝着太阳笑?

  幼:大树枝繁叶茂,荷花朝着太阳笑。

  3.秋

  师:秋天到、秋天到,美丽的什么画开放了?

  幼:秋天到、秋天到,美丽的菊花画开放了。

  师:什么吹、什么飘,谁换上了黄衣袍?

  幼:秋风吹、树叶飘,小草换上了黄衣袍。

  4.冬

  师:冬天到、冬天到,什么花儿开放了?

  幼:冬天到、冬天到,腊梅花儿开放。

  师:什么吹、什么飘、雪人松柏齐叫好?

  幼:北风吹、雪花飘、雪人松柏齐叫好。

  四、编动作念儿

  根据儿歌内容,编上简单的动作,完整的念儿歌。

  课后反思:

  以前在儿歌教学中,大多是教师说一句,小朋友学一句,通过多次反复,小朋友也就掌握了,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虽然会说了,但完全靠机械记忆,缺乏主动性。现在我觉得运用画儿歌的形式,图文并茂,直观形象,趣味性强,诗画对应,看画学诗针对性强,孩子们在欣赏图画的同时,轻松自然的掌握儿歌的内容。

  通过教学活动,我觉得在幼儿学会说儿歌,还可以启发幼儿画儿歌,通过说、画使幼儿理解并掌握儿歌的内容,编排简单的动作,通过说、画、表演等系列活动,圆满的达到认知的目的。

4、中班科学教案《感受四季》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进一步比较四季的明显不同。

  2、感受季节的不断渐变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儿歌挂图,大字纸;故事书《魔法奶奶的电话》;写有四季字卡的 纸条,后面有双面胶(人手一套);魔法电话教具

  活动过程:

  复习儿歌“春夏秋冬转圈圈”,及四季排列,月份分配

  1. 观察魔法电话:魔法电话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能拨通春姐姐、夏大哥、秋姑姑和冬爷爷,找找四个键分别在哪里?

  2. 边听故事边通过观察图片,猜想小朋友喜欢某个季节的理由。!.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3. 提问:故事里谁喜欢夏天?她为什么喜欢夏天?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老师用简画记录,从而补充故事内容。(其他季节按同样方法提问)

  游戏四季轮换拍

  1. 幼儿每人一套写有春夏秋冬的纸条,分别画上四季简易图,将画好的纸用双面胶贴在衣服双手易拍到的地方,化装成季节娃娃。

  2. 听游戏带领着发出的语言指令迅速做出反应,即用手拍贴在身上的图画

  *单手拍:如听到“吃火锅是什么季节?”边答边拍身上图片。

  *双手拍:如听到“夏天过去是什么季节?再过去又是什么季节?”两手分

  别拍在相应图上,并回答“夏天…….”

  *连续拍:如从春天到冬天

  *结伴拍他人

  *边拍图画边念儿歌“春夏秋冬转圈圈”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5、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四季》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四季里常见的花。

  2、知道四季变化的顺序,初步感知四季是不断变化的。

  3、学会表达自己对四季变化的认识。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四季的花儿》、笔。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具有季节代表性的花朵。

  活动难点:用连线的方法将各季的花儿与相应的季节连起来。

  活动过程:

  1、各种各样的花。

  看图:"你认识这些花吗?你见过吗?你喜欢什么花?<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为什么?"引导幼儿从花的形状、颜色来表述。

  2、教师指导幼儿阅读幼儿数学用书,并讨论:春、夏、秋、冬各季有季节代表性的花分别有哪些?

  你家里或幼儿园里是否种植过这些花呢?

  3、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将各季的花儿与相应的季节连起来。

  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能照顾到幼儿的理解能力。都是用一些幼儿经常接触到的颜色和幼儿比较容易做的动作来上课。用幼儿容易想到的花朵来代表每个季节,做到层次分明,容易区分。趣味性强,能挑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6、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四季》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四季里常见的花。

  2、知道四季变化的顺序,初步感知四季是不断变化的。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四季的花儿》、笔。

  活动重点:

  了解具有季节代表性的花朵。

  活动难点:

  用连线的方法将各季的花儿与相应的季节连起来。

  活动过程:

  1、各种各样的花。

  看图:"你认识这些花吗?"屈,老师.教,案,网"你见过吗?你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引导幼儿从花的形状、颜色来表述。

  2、教师指导幼儿阅读幼儿数学用书,并讨论:春、夏、秋、冬各季有季节代表性的花分别有哪些?

  你家里或幼儿园里是否种植过这些花呢?

  3、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将各季的花儿与相应的季节连起来。

  第二教时活动准备:

  四季的拼图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了解四季有意的变换顺序。

  教师有意不按顺序出示四季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各个季节的主要特征。

  引导幼儿根据四季的特征正确排列四季的变换顺序。

  2、分组进行拼图游戏。

  幼儿分组进行拼图游戏,教师巡回指导,不断提醒幼儿要按不同的季节进行拼图并排序。

  鼓励各组幼儿按排列的顺序,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四季变化特征。

  3、制作册教师引导幼儿在四张纸上分别画出春、夏、秋、冬四季的特征。

  将画好的四季特征按顺序装订在一起制作成四季册,并请幼儿写上自己的名字。

  幼儿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四季册。

  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能照顾到幼儿的理解能力。都是用一些幼儿经常接触到的颜色和幼儿比较容易做的动作来上课。用幼儿容易想到的花朵来代表每个季节,做到层次分明,容易区分。趣味性强,能挑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7、中班科学优秀教案《感受四季》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进一步比较四季的明显不同。

  2、感受季节的不断渐变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活动准备:

  儿歌挂图,大字纸;故事书《魔法奶奶的电话》;写有四季字卡的 纸条,后面有双面胶(人手一套);魔法电话教具

  活动过程:

  一、复习儿歌“春夏秋冬转圈圈”,及四季排列,月份分配

  1. 观察魔法电话:魔法电话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能拨通春姐姐、夏大哥、秋姑姑和冬爷爷,找找四个键分别在哪里?

  2. 边听故事边通过观察图片,猜想小朋友喜欢某个季节的理由。

  3. 提问:故事里谁喜欢夏天?她为什么喜欢夏天?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老师用简画记录,从而补充故事内容。(其他季节按同样方法提问)

  二、游戏四季轮换拍

  1. 幼儿每人一套写有春夏秋冬的纸条,分别画上四季简易图,将画好的纸用双面胶贴在衣服双手易拍到的地方,化装成季节娃娃。

  2. 听游戏带领着发出的语言指令迅速做出反应,即用手拍贴在身上的图画

  单手拍:如听到“吃火锅是什么季节?”边答边拍身上图片。

  双手拍:如听到“夏天过去是什么季节?再过去又是什么季节?”两手分

  别拍在相应图上,并回答“夏天…….”

  连续拍:如从春天到冬天

  结伴拍他人

  边拍图画边念儿歌“春夏秋冬转圈圈”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8、获奖教案中班科学《认识梯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能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6、初步了解其特性。

  7、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PPT课件、装有几何图形的信封若干、包含有梯形的几何图形贴画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通过情景,复习以前学过的几何图形,引出梯形。

  "小兔子的这座房子是什么样的?""是由什么几何图形组成的?"(提示孩子举手发言)

  总结:这是一座特别的房子,都由几何图形组成的,有梯形的房顶,圆形的窗户,正方形的身体,长方形的门和正方形的门,在黑板上一一出示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二、观察图形

  (一)、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大家仔细看看梯形是什么样子的?""和长方形相比呢?" 总结:原来梯形有四个角、四条边,上下两条边是平平的、不一样长,左右两条边是斜的。

  (二)、情景,找一找梯形"小兔子的家周围有梯形吗?有几个?"引导幼儿找一找,数一数。

  (三)、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梯形变换梯形的位置,(拿梯形教具演示)让幼儿明白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斜着放、随便朝那边放,它还是梯形。(课件展示不同摆放位置的梯形)。

  三、游戏操作

  (一)、找一找、贴一贴小兔子设计了一条漂亮的几何图形的路,请小朋友帮小兔子把路铺好,从信封里的几何图形中找出梯形,铺在梯形的砖上,要注意有的梯形宝宝是经过变魔术的,其他的图形归类放好,师幼找错纠正。

  (二)、走一走小兔子的路铺好了,我们一起去找小兔子郊游吧,大家排好队,踩着梯形的砖铺路,一起去郊游(游戏中结束)。

  教学反思:

  对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9、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冰》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冬爷爷来了,冬爷爷来了”小朋友们拍着手、唱着歌,跳着优美的舞蹈,迎接着冬爷爷的到来。有漫天飞舞的雪花,有千里冰封的奇特景观、美丽、神奇。尽管北风呼呼地吹着,天是那样的寒冷,小朋友的小手、小脸、小耳朵都被冻得红扑扑的,但依然没有冰冻孩子们的热情与好奇心,他们正在用那明亮而闪烁的大眼睛,灵活而又坚强的小手探索着属于冬爷爷的奥秘。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而科学活动最能有效地让孩子们实现探索、发现的愿望,于是我设计了此节科学探索活动——好玩的冰,让孩子们充分挖掘和感受“冰”中的所隐藏着的奇特奥秘。

  活动目标

  1、知道冰的变化,会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

  2、有积极探索冰的兴趣。

  3、教育幼儿从小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6、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7、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冰的变化,会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

  难点: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冰娃娃图片。

  2、幼儿玩冰的课件。

  3、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幼儿感知了解水会结冰,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我带来了新朋友和你们一起玩!

  师:你听到水宝宝说什么了?

  师:水宝宝在什么时候变成冰娃娃?

  2、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

  (1)提问: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玩冰娃娃?

  (2)初次探索: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玩冰,并用笔画着记录下来。

  (3)提问:你么用了哪些方法玩冰?

  (4)再次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看、摸、捏、砸、尝等)感知冰的物理特性。注意观察并表扬那些探索方法特别的孩子,促进幼儿间相互学习。

  3、讨论、了解冰的物理特性。

  (1)提问:你觉得冰娃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

  (2)小结冰的特性。

  师:原来冰娃娃有这么多的秘密!无色、无味、透明、光滑、硬、易碎。

  4、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变化。

  师:你们的冰娃娃和刚拿到时后有什么不一样?

  师:你真棒说出了一个新词——融化。冰娃娃是可以融化成水宝宝的。

  小结:原来冰娃娃在手里会融化掉!变成水宝宝!

  5、幼儿制作彩冰灯。

  师:让我们动起灵巧的小手,一起来制作漂亮的冰灯吧!送给我们可爱的冬爷爷做新年礼物吧!

  课后延伸:组织幼儿玩冰灯。

  教学反思

  冬天是一个雪白的世界,冬天也是一个奇特的世界。晶莹剔透的冰,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对冰有着浓厚的兴趣,可对冰的认识仅仅只是一些感性的经验,对于冰的特性并不是很了解。在开展“冬爷爷的礼物”主题活动中,我从孩子们的生活中选材设计教学方案,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唤起他们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就是要通过情景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认知的兴奋,产生认知的冲突,形成思维的爆炸,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此我在设计此节科学课时,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我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孩子们感知了解水会结冰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其次,从幼儿实际出发,提供自我探究的空间,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在教学中,利用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进行实验前的猜想,并将猜想记录在记录单上。接着通过每人各自进行的小探索,让孩子发现“冰的物理特性”。调动其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观察、分析能力。通过经验分享环节,帮助孩子们汇总探索结果,总结探索结论,又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活动的热情。最后孩子们在教室中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冰灯,他们每个人都想制作出最美、最漂亮的冰灯,作为礼物送给冬爷爷,这是孩子们一份童真、一份爱心、一份真情。

  本节的延伸活动,是让孩子们到户外玩冰灯,激发他们继续探究冰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