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律动交流课教案《织布》》属于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大班律动交流课教案《织布》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学习律动织布。
2、感受模仿织布机织布的快乐。
3、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重点难点:能听音乐模仿织布机学习织布的动作。
活动准备:
音乐《织布》,织布机图片及织布视频。
活动过程:
一、 提出活动主题——认识“织布机”
请收集到“织布机”资料的小朋友三五组队,共同分享收集到的资料。
师:“织布机是什么形状的?”“织布机是怎么织布的?”
二、 幼儿欣赏音乐,熟悉音乐的旋律。
1、幼儿完整欣赏音乐一遍。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这首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3、幼儿再次完整欣赏音乐一遍。
三、律动学习
1、教师示范表演,并引导幼儿猜测。
教师:刚才老师做了哪些动作?好像在做什么事情?
教师再次表演,边做动作边讲解所表演动作的情节内容。幼儿在教师情景语言的提示下,慢速的、逐个地模仿动作,学习舞蹈。
2、幼儿听音乐,在教师的语言提示及动作带领下,完整地做出织布的律动。
四、律动表演
幼儿分组表演律动织布。
五、活动结束。
2、获奖优质课教案大班亲子律动《无声的律动》
音乐:周杰伦 《鞋子特大号》 (节选)
动作建议及游戏玩法
引子:做抖肩、卷抽的预热动作。
[1-8]小节:前奏,出示蓝色积塑,随乐做慢运动动作,两小节1次,共做4次
[9-16]小节:出示红色积塑,随乐做快运动动作,每小节1次,共做8次。
[17-24)小节:出示蓝色积塑,随乐做慢运动动作,两小节1次,共做4次。
活动目标:
1、运用熟悉的运动动作的速度变化体验卓别林式的无声幽默。
2、感受歌曲密默该谐的风格,乐意用身体语言表现音乐。
3、体验肢体运动及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音乐;蓝、红、绿圆形积型;口:运动图片;小旗
2、经验准备:玩过挤椅子的游戏
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卓别林与幼儿互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2、欣赏教师的无声表演,建立不同色的积塑与动作的匹配。
蓝(慢)一红(快)ー一蓝(慢)一一绿(嘿、嘿、嘿嘿嘿嘿)
3、用运动动作感受与表现乐曲,体验夸张的肢体动作带来的幽默。
(1)通过积塑提示了解歌曲的结构,感受、表现动作的快慢变化及“嘿、嘿、嘿嘿嘿嘿”的节奏。
教师跟随音乐做跑步表演。
教师带领幼儿做多组运动表演(跑步,游冰,拍球)。
(2)角色传递游戏:挤椅子
游戏规则:被挤掉椅子的幼儿上来带领大家做运动动作表演,并通过游戏不断叠加示范表演的
人数。
4、出示各种运动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创编运动动作。
(1)出示不同的运动牌,请一名幼儿从中抽取一张,根据图片中的运动随乐表演。
(2)出示各种不同的运动牌,每名幼儿随机抽取一张完整表演。
5、幼儿完整游戏。
3、大班律动《小豌豆与大青虫》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旋律,能用肢体动作、律动感应节奏。
2、激发幼儿更主动,更积极的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3、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4、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课题
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谜语,猜猜看是什么呢?仔细听:
两头尖尖,肚子圆圆。
脾气不小,里面很多小圆豆。是什么呢?幼儿:豌豆角
二、初步感受欣赏乐曲,了解作品主题。教师分步骤做动作
讲述第一段音乐:
1、老师做豌豆种子状:我是一粒豌豆种子,要努力吸收阳光水分,才能发芽,才能开出美丽的豌豆花,加倍努力,吸收阳光和水分,才能结出豌豆角。(教师边说边做动作) 可是,当我结出豌豆角的时候,被一条大青虫给盯上了,想要吃掉我!
2、提问:孩子们,我从豌豆种子长成豌豆角,都经历什么过程啊?(幼儿回答)
3、那如果你是一粒豌豆种子,你会发出什么样的芽?幼儿试试做动作。
那如果你是一朵豌豆花,你会开出什么样的花?幼儿尝试做动作。
讲述第二段音乐:
1、当我结出豌豆角,被大青虫盯上了,那最后结局会怎样呢?请你们仔细看!
播放音乐a段第一遍,老师跟随音乐做动作,幼儿感知音乐旋律及节奏。
提问:你们看到豌豆角被大青虫吃掉了吗?最后一句说了什么?(oh yey!)那它是怎样保护自己的?(请幼儿回答)那这次我们最后胜利的时候一起说“耶”好不好?
播放第二遍a段音乐。幼儿跟随老师做动作。
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豌豆角的心里活动并跟随音乐做动作。
3、引导幼儿活跃丰富动作
怎样才能结出更多的豆子?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4、幼儿跟随音乐自己来做动作
三、教师分步骤讲解第二段音乐
教师播放ab段音乐,幼儿扮演小豌豆,老师扮演大青虫,跟随音乐进行游戏。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游戏内容和每一个动作,跟随音乐进行游戏。
四、幼儿分组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采茶舞曲律动》
这是一篇幼儿园大班的音乐活动,活动中运用观察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采茶的知识经验,并熟悉采茶音乐的旋律和结构,感受体验民歌特点,学习采茶的舞蹈基本动作。并切能够自主的创编不同节奏及方位,以及不同姿态、幅度的采茶动作。
活动目标:
1.丰富有关采茶的知识经验,熟悉采茶音乐的旋律和结构,感受体验民歌特点,学习采茶的舞蹈基本动作。
2.根据故事情节,创编不同节奏及方位,以及不同姿态、幅度的采茶动作。
3、自己调整动作幅度,在不与其他人碰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用目光和体态与其他人交流。
活动准备:
音乐、江南人民采茶图片
活动过程:
1.江南人民采茶图片,了解采茶的基本动作。
(1)师:小朋友,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
(2)他们是怎么采茶的?请你们学学他们的采茶动作。
2.学习律动《采茶》。
(1)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学习采茶动作基本动作:大拇指与食指相捏。要领:左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右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 连采集片放进来,连采集片放进来; 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 太多了,两只手一块采了放进来。
(2)幼儿练习,教师清唱。
3.幼儿随乐自由表演。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表演
附:曲谱
5、幼儿园大班律动活动《快乐农场》公开课教案
游戏玩法建议
第一段音乐:
农夫动作:翻土、浇水。
小苗苗动作:摆好造型静静等待,一点一点长大。
第二段音乐:
农夫动作:看、逗小苗、想办法、喷杀虫剂。
小苗苗动作:蔫、互逗、抖虫子、摆出水果蔬菜造型。
第三段音乐:收菜
特效音“呦”出现时,扮演小苗苗的幼儿迅速摆出蔫、生病了的动作及痛苦的表情。
农夫喷杀虫剂时小苗苗要使劲抖动身体并摆出最漂亮的造型。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表演农夫和小种子的动作感知和表现音乐AB段和尾段的结构。
2、与老师同伴一起游戏,能在乐曲的伴奏下做出各种农作物逐渐成长的动作造型,并根据音乐按角色完成农夫和小种子互斗的游戏,尝试多人,台作进行游戏。
3、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教师引导循序渐进的学习,大胆表现农夫,小种子的动作及表情,体验角色扮演合作游戏的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活动,进行农夫动作练习。
1、教师示范A段音乐动作(翻土、浇水看一看),幼儿跟音乐进行模仿学习。
2、教师示范B段音乐动作(农夫观察小苗苗的动作、想办法、喷农药),幼儿进行模仿学习。
3、师幼一起在座位旁完整模仿农夫动作。
4、幼儿自由散点进行农夫动作练习。
(二)师幼学习模仿创编小种子逐渐长大的动作。
1、教师请配课教师做小苗苗,自己做农夫进行游戏展示,并提问:小种子有什么变化?他是怎么长的?在什么时候长的?
2、小种子逐渐长大动作及创编动作练习。
(1)幼儿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师幼跟节奏进行模仿练习。
(2)教师给出指令,这一次我种的是大南瓜,想一想南瓜它会怎么长呢?动作该怎么做?教师做农夫浇水,幼儿创编动作进行展示。
3、小苗苗生病枯萎,农夫进行观察救治环节练习。
(1)师:正在小苗苗长大的时候,忽然发生了什么事?农夫这时候要干什么?幼儿探讨随音乐进行练习。
(2)当农夫喷洒农药的时候小苗苗又有了什么样的反应?教师做农夫喷农药,幼儿抖动并作出最终农作物造型。
(三)农夫与小苗互动完整游戏。
1、教师做农夫,幼儿自由做农作物进行完整游戏。
2、请男孩做农夫,女孩做小苗苗分组进行游戏。
3,请女孩做农夫,男孩做小苗苗,各自管理好自己的责任田地,并相互进行评比,谁的责任田长的最美最好。
4、师幼讨论收菜动作并进行模仿。
5、请二名幼儿和教师随音乐进行完整游戏,活动结束
三、友情提示
1、小苗苗成长时,教师—定提醒幼儿浇完四下水后小苗苗才能长一次。
2、可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各种农作物的动作,并用肢体表现出来。
3、活动延伸:为了更好地体现每位幼儿的表现欲在活动中以分田地的形式将幼儿分组,各组做各组农作物的造型,互相评比促进游戏趣味性,让幼儿在快乐中相互合作相互学习。
4、可以配合主题活动,引发幼儿种植乐趣,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6、幼儿园大班律动活动《跳花绳》公开课教案反思
游戏玩法建议
1、先通过儿歌配合音乐做动作。
(1)乐句,双手叉腰,出左脚做点地动作两次。
(2)乐句,双手叉腰,双脚做后踢步动作跳过花绳。乐句后半(2_2靼皇)的地方身体向后转。
(3)乐句,继续重复双手叉腰,出左脚做点地动作两次。
(4)乐句,双手叉腰,双脚做后踢步动作跳过花绳。乐句后半(111)的地方身体向后转。最后乐句的小结尾幼儿自由摆造型。
2、在熟悉了动作的基础上,进行完整的音游。
玩法:每四个幼儿为一组,每组的花绳为一种颜色,当教师举起与花绳相同颜色的牌子,那组幼儿就要跟着音乐做上述的动作。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活泼,节奏分明的音乐旋律,掌握乐曲中特有的节奏型。
2.通过游戏,理解和掌握跳花绳的动作要领,并且学会和同伴相互配合按音乐节奏进行音游活动。
3.会看本组颜色牌的示意听音乐跳花绳,能在别组颜色牌出现时观摩他人表演,体验民间游戏的魅力和快乐。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过程】
1、跟随音乐节奏律动和老师互动打招呼,初步感受活泼,节奏分明的音乐旋律。
2、欣赏音乐,感受乐曲的旋律和乐曲中特有的节奏型。
3、初步感受“跳花绳”中跳的基本动作。
4、利用‘小脚板玩游戏”演示脚进绳时和出绳时的基本动作。
5、幼儿利用‘‘小脚游戏”理解和掌握“跳花绳”中跳的动作要领。
6、教师示范“跳花绳”的游戏。
7、出示一条大花绳,幼儿集体练习“跳花绳”的游戏。
8、幼儿分组玩“跳花绳”游戏,体验和同伴相互配合音游活动的乐趣。
9、幼儿分组比赛“跳花绳”游戏,体验民间音乐游戏的情趣。
10、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尝试用新的方法进行“跳花绳”游戏。
活动反思
在跳绳中,充分发挥幼儿自主创新能力,使幼儿懂得一根跳绳能有多种玩法,学会在活动中思考,在玩中锻炼。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培养创新意识。
在活动中为幼儿创设公平竞争的氛围,留给幼儿一定的自主活动天地,让幼儿在学习和观察思考中得到启示,得到锻炼。多表扬,少批评和指责。同时让幼儿自由组合,有效的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益于各层次幼儿得到提高。使幼儿在参与活动中得到成功感,学会愉快,成功的喜悦,获胜后的开心与自豪。
7、幼儿园大班律动活动《阿拉丁神灯》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异域风情的舞曲,尝试用不同的手指动作表现阿拉丁买灯的故事情节。
2、迁移生活中买卖游戏经验,通过观察、比较、语言提示等方法记忆动作。
3、体验买灯游戏中有趣动作交流并感受期待带来的快乐。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阿拉丁神灯的故事。
物质准备:铃铛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PPT、电脑。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活动。
有一天,阿拉丁到集市上去买灯,一开始他出了2块钱,卖灯人不同意,
于是加了一块钱,三块钱买灯人还是不同意,那就5块钱吧,阿拉丁终
于买到了想买的灯,那这盏是不是神灯呢?他也不知道,得用擦擦的方
法才知道是不是真的神灯。
二、感知音乐结构,幼儿从故事情节中观察动作并学习。
1、教师随乐动作,幼儿初步感受音乐。(幼儿观摩教师动作)
教师讲述完故事,让幼儿说说在阿拉丁买灯时分别出了哪几种价格。
2、教师随乐动作,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2、3、5块钱动作的不同。
教师提问:2块钱怎么出的?3块钱怎么出的?5块钱怎么出的?教师给予幼儿充分的空间,让幼儿回忆教师的动作(每次出价格时手要在眼前转一圈,手心朝内,两只手轮流出价)幼儿集体观察模仿学习。教师引导幼儿在做动作时,鼓励幼儿大胆的边做动作边说口诀。
3、教师随乐动作,幼儿重点尝试2、3、5、的不同手部动作。
教师出价格,幼儿做出价格的动作,进一步巩固游戏中的动作。
三、进一步感知动作,加入玩神灯游戏。
1、创设买灯场景,幼儿随乐动作。
师:我想带你们一起去集市上买灯了,看这里有一个买灯的地方!(出示PPT)
2、幼儿起立随乐动作。
音乐结束时,提问幼儿在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教师走一走的。练习站在圈上走的动作,为 买灯游戏做铺垫。教师选择一幼儿上前选灯,选了盏普通的灯,教师建议换家店挑选。
四、加入新的游戏道具完整随乐游戏。
1、配班老师扮演卖灯的人,幼儿进行游戏。
配班老师说:“卖灯啦,卖灯啦,我这店什么灯都有”,教师组织幼儿换家店买灯,并有礼貌的打招呼。音乐最后选灯时,教师上前选一盏神灯,将礼物——手铃传递给每个在圈上的孩子(重点强调一个一个传递下去)
2、配班老师和个别幼儿一起扮演卖灯的人,幼儿进行游戏。
教师:听说这家店出现了神灯,生意一下子就火爆了起来,卖灯人生意太好,需要收一个徒弟帮她一起卖灯,谁愿意?
3、个别幼儿扮演卖灯的人,幼儿进行游戏。(如果个别幼儿还不成熟动作,继续由配班教师和另一位孩子扮演卖灯人
8、幼儿园大班律动活动《鹬蚌相争》公开课教案
表演动作建议
1、第一段音乐
第1-2小节,左手的大拇指和其余四指捏住作小河蚌休息状。
第3小节,幼儿用左手手指作蚌壳张开合上的动作。
第4-10小节,动作同第1小节。
2、第二段音乐
第1-2小节,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作鹬嘴状,胳膊作鹬的膀子。
第3-6小节,右手变成的鹬作左右晃头状。
第7-8小节,右手变成的鹬作上F点头状。
3、第三段音乐
第1-3小节,左手作河蚌打开蚌壳晒太阳状,右手作鹬伸长膀子发现河蚌状。
第4小节,作鹬的右手向作河蚌左手飞过去,作河蚌左手从打开蚌壳变成合上蚌壳。
第5-8/J、=宵,同第4/j、_青。
第9小节,蚌壳夹住鹬嘴。
第10-11小节,河蚌和鹬互不相让,拉来拉去。
第12小节,河蚌和鹬被渔夫捉走了o
二、教学活动建议
教学准备:
一块大布幕
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优美、风趣的旋律,能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结构。
2、在老师的帮助下,尝试用手指动作表现故事音乐。
3、感悟“友好相处、互相谦让”的内涵,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4、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教学过程:
1、观看老师用小手表演,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2、老师有表情地带领幼儿倾听并进行分析。
3、在理解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学习分段表演。
分析第一段音乐,引导幼儿创编小河蚌的动作;(师幼共同讨论并创编小河蚌蚌壳打开、跳舞、合上等动作。)
分析第二段音乐,引导幼儿创编鹬的动作;(师幼共同讨论并创编鹬跳舞、点头、飞等动作。)
分析第三段音乐,创编鹬蚌相争的动作:(师幼共同讨论并创编鹬啄蚌时的鹬和蚌相争的动作。)
4、在老师的体态语言暗示下,尝试自主用小手完整表演,两人合作表演。
四、友情提示
本次活动,酉一名幼儿用双手进行两个角色转换表演,也可结伴合作表演。在此基础上,可以和区角游戏、亲子游戏配合开展,也可结合人际交往开展社会主题活动。
9、幼儿园大班律动音乐《超级玛丽》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旋律和结构,尝试随乐做相应动作。(重点)
2.能听音乐在圆上准确地移动位置,表现走走跳跳、吃蘑菇-变大的情景。(难点)
3.在游戏情境中,不畏艰难、坚持完成解救公主的任务,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4.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掌握超级玛丽的玩法,学习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的按节奏变换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切西瓜游戏经验
物质准备:PPT 、音乐《胡西尔.休西波尔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蘑菇王国里住着一位美丽的桃子公主。这天,公主和玛丽一家一起吃午餐,突然......!坏人抓走了公主。于是,超级玛丽站了出来,他说“我要把公主给救出来”。于是,他走走走走跳跳,一路冒险想要将公主给救出来。
今天小朋友们就是小玛丽,你们愿不愿意成为超级玛丽,将漂亮的桃子公主给救出来?现在,请你们睁大眼睛看玛丽在冒险的路上做了哪些动作!
二、教师示范,幼儿感知旋律、观察动作。
1.第一次示范,初步感知旋律。
师:刚才玛丽都做了哪些动作?
2.第二次示范,验证并补充全部动作。
师:我们来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动作呢?玛丽先做了什么?在做了什么?
3.第三次示范,梳理吃蘑菇的动作要领。
师:玛丽是怎么吃蘑菇的?往什么方向,做了什么动作?我们一起来练一练。
4.第四次示范,练习移动动作。
师:现在我们要去找神奇蘑菇了。我们的小椅子是遇见的第一个蘑菇,请你们站在自己的蘑菇后面。用带着腕带的手指向旁边的椅子,这就是你的下一个蘑菇。让我们一起来跨一步找到它。
5.第五次示范,幼儿尝试完整动作。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玛丽的动作吧!
三、音乐游戏——超级玛丽
1.介绍游戏内容与规则
师:这就是绑走公主的坏蛋,我们要经过一路的冒险增加我们的能力,变身超级玛丽然后打败敌人拯救公主。谁会是超级玛丽呢?我们要通过一个小游戏来选拔。
你们玩过切西瓜的游戏吗?是怎么玩的呀?谁来示范一下?
2.教师示范完整游戏
师:超级玛丽是怎么选出来的?跑赢的是谁?怎么打败坏人的?什么时候打坏人?
小结:待会我切到哪里,哪里的小玛丽就要起加油跑,先跑到中间的小玛丽将变身超级玛丽去打败坏人,而其他的小玛丽则在一边打小敌人。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救出公主吧!
3.教师当神仙,幼儿进行完整游戏(2-3次)
师:打倒坏人了吗?超级玛丽来介绍一下你成功的方法吧?
四、结束活动
师:你们看,坏人怎么样了?你们成功了吗?开心吗?
听说其他地方又有坏人出现,我们一起再次变身超级玛丽去帮助他们吧!
10、幼儿园大班律动《快乐拉面》优质课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朝鲜舞的舞曲特点,在拉面的故事情境中学习舞蹈动作。
2.借助打面,拉面,甩面,捞面的故事情节来记忆舞蹈动作。
3.通过互译的游戏方式,体验拉面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音乐,图片,小丝绸,道具帽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指导语:听说这里要开一个拉面馆,我这里有一套拉面秘笈,学会了就能做出世界上最好吃的拉面,我的秘籍就在这,大家仔细听,我要用秘笈开始拉面了。
秘籍:打面打面上下扬,拉面拉面长又长,甩面甩面甩进锅,煮面煮面香又香。
刚刚秘籍里面提到了打面,那是什么样的动作呢?
今天拉面的继承人要亲自传授拉面的制作方法,大家请看:(播放音乐,老师做拉面舞蹈动作,幼儿跟着做动作)
二.教师示范,幼儿感知舞动作的特点
1.教师随乐示范动作,幼儿初步感受
提问:刚刚打面是怎么打的呀?(做动作并念秘籍:打面打面上下扬)
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学习打面的动作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记忆动作
师提问:打完面之后干什么?
幼儿:拉
师:怎么拉的?准备拉面(拉面拉面,长又长)刚才我看到有个小朋友拉面的时候甩了一下头,怪不得他的拉面那么劲道,他是怎么甩的?(老师引导幼儿做舞蹈动作)
播放音乐,再一次做拉面的舞蹈动作
先打面,再拉面,接下来干什么?
准备甩面,甩面要甩到哪里去呢?(做动作师范)
引导幼儿学习拉面,甩面,煮面的动作特点
三.教师创设情境,幼儿完整表演动作引导幼儿学习拉面,甩面,煮面的动作特点。
指导语:看看我们这次拉一碗什么口味的面呢?
1.出示牛肉面图片,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牛肉面
教师带领幼儿站立表演,尝试在音乐结束后,用动作表现牛肉面
师:刚刚我在中间置了一口锅,不能再坐着甩面了,应该怎么样甩面呢?
幼儿:站起来
师:非常对,请小朋友们站起来。看看这次我们拉的什么面?不能说,用动作来表达。
师出示图片,让幼儿用动作表达出图片上的内容(幼儿做牛肉面的动作)
(幼儿做牛角动作)
师:你是从哪里发现他是牛肉面的?
播放音乐,做拉牛肉面的动作(转圈做牛角的动作表示牛肉面)
师:我们是在什么时候做牛角的动作的?
幼儿:转圈之后
2.增加情境,提供绸缎做面条,幼儿使用道具进行表演
师:我们做的拉面越来越好吃了,现在客人对我们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客人说你们拉的面还不够长,不过没关系,我还给你们准备了秘密工具,在你们的小椅子后面,(准备好的道具)
师:厨师要注意卫生,小手不能随便乱碰,不然可人会认为面不卫生的,准备好了吗?
3.替换图片(鸡丝面),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动作表现。
音乐起,开始动作环节。
师:敬礼。。。。
师:拉面。。。。
师:甩面。。。。
师:煮面。。。。
师:今天你们都是煮的鸡汤面吗?客人想吃香菇鸡面都没有吗?
幼儿:有的。
师:那你的动作在哪里?
师:我们的面越来越长了,可是我们的锅就小了,我们需要换一个大一点的锅。这样我们的面条下出来会更好吃,这一次我们要拉一碗什么面?能不能说?
幼儿:不能说,我们要保密的。
4.替换图片(鱼汤面),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动作表现。
音乐起,开始动作环节。
师:准备打面。。。。
师:准备拉面。。。。
师:准备甩面。。。。
师:准备煮面。。。。
师:请问,你拉的是什么面?
幼儿:鱼汤面
四.猜测互动游戏
1.教师出示道具帽子,引导幼儿讨论游戏规则
戴帽子的小朋友通过观察圈上小朋友的动作来猜测是什么面?
师:客人想吃的面,答案就在这个帽子上,你们不说出来,要用动作告诉他,我们拉的是什么面。
音乐起,开始动作环节。
师:准备打面。。。。
师:准备拉面。。。。
师:准备甩面。。。。
师:准备煮面。。。。
师:看清楚了吗,我们拉的是什么面?看他们的动作。
幼儿:是小鸭面对不对?
2.交换角色,增加猜测难度,继续游戏
师:世界上顶好吃的面是什么面,我们来拉面,让他来猜。
音乐起,开始动作环节。
师:准备打面。。。。
师:准备拉面。。。。
师:准备甩面。。。。
师:准备煮面。。。。
师:看清楚了吗,我们拉的是什么面?看他们的动作。
幼儿们:鸡蛋面。
结束语:
师:现场的老师也想吃我们的面,带上我们的面条,跟着我,一起给他们送面去好不好?
结束退场。
11、幼儿园大班律动音乐《宝莲灯》公开课教案
大班韵律活动《宝莲灯》
活动目标:
1、感受民族乐曲的风格,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沉香跋山涉水的故事情节。
2、迁移生活中传递游戏经验,通过观察线索找到宝莲灯花瓣,体验音乐游戏中的乐趣。
3、激发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体会母子团聚的温情。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5、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沉香救母》的故事。
物质准备:音乐、课件PPT、自制莲花教具一个、图谱一套。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知音乐风格。
1、教师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师:沉香你们认识吗?沉香的母亲被二郎神关在了华山顶上。沉香很想救出自己的母亲,于是拜孙悟空为师傅,每天起早贪黑努力练功,终于有一天功夫练成,决定上山救母。出发前,孙悟空告诉他,宝莲灯就是打开山门的钥匙,可是宝莲灯被可恶的二郎神弄坏了,只剩下了灯心,四片花瓣掉在了山涧。所以沉香去华山的路上,要边走边找花瓣。
2、教师提问,梳理、明确任务。
提问:沉香要用什么打开山门救母亲?可是宝莲灯的花瓣丢失了,山路又那么曲奇,需要跋山涉水,可真难啊!你们愿意帮助沉香吗?孙悟空给沉香准备了四个锦囊,说只要你够勇敢、够努力,就会给一个锦囊提供线索。究竟宝莲灯的花瓣掉到了哪儿呢?让我先来边走边找,试一试。
二、感知音乐结构,尝试用动作表示跋山涉水的情节。
1、教师随乐动作,幼儿初步感受音乐。
(1)师:千难万阻我不怕,妈妈、妈妈我来啦!(过河、爬山、凿石、爬藤蔓)宝莲灯、宝莲灯你在哪里?宝莲灯、宝莲灯你在哪里?找……看……找……看……
(2)提问:沉香都到哪里去找了?你能用动作来做一做吗?
沉香先找了哪里?再去哪找了?最后找到花瓣了吗?请给他们排排队,究竟我们说的是否正确?让我们再来看一次。
2、教师随乐动作,进一步感知跋山涉水的动作。
提问:哪些地方需要调整的吗?沉香到了山顶后找了几次?又看了几次?
三、寻找线索,进一步感知音乐。
1、练习A段,提供线索,找出花瓣。
师:你们找到宝莲灯花瓣了吗?想要锦囊提示吗?孙悟空说我们要够勇敢、够努力,就会给我们锦囊。这次老师不帮助你们,你们自己看图谱,敢不敢来试一试?(第一片花瓣:黑板后面)
2、去除图谱,记忆动作,尝试听音乐游戏。
师:更难的挑战来了,没有图谱你们还可以听音乐做吗?请勇敢的人来试一试。(第二片花瓣:小朋友帽子里)
3、反思评价:这次我们做得怎么样?哪里还不够好?怎样做还能更好呢?(第三片花瓣:小椅子下面)
4、巩固游戏,鼓励幼儿听音乐,有表情地做动作。(第四片花瓣:老师身上)
四、尝试玩“传递”游戏,寻找重组宝莲灯线索。
1、师幼随乐B段,初步尝试传递游戏。
师:宝莲灯的花瓣已经全部找到了,试一试是否能打开山门?(咒语:宝莲灯、宝莲灯,快显灵!)原来宝莲灯需要更多的能量,让我们一起努力,围成一个圆圈,跟着音乐传递我们手中宝莲灯,把我们每个人的能量都积攒到神灯上,当音乐结束后,灯在谁的手上谁就去开门,好吗?
2、玩传递游戏,尝试打开山门。
五、二郎神出现,提升游戏难度。
1、困难出现,讨论解决。
师:不好,被谁发现了?二郎神带着哮天犬把沉香打到了山下,让天空突降大雾,不一会儿大雾笼罩整个华山,沉香几乎连路都看不清。孩子们,这可怎么办呀?沈香是否要继续前行,还是放弃?
2、听音乐,完整游戏。
师:看不清山,我们只有更加安静,用心听着音乐,一起爬到山顶,帮助沉香救出母亲。
六、母子团圆,成功救母,表达对自己母亲的感恩之前。
轰的一声,山门打开了,沉香终于救出了自己的母亲,成功啦!沉香非常感谢小朋友们的帮助。当你们的妈妈遇到危险、困难,需要你们关系和帮助的时候,你们愿意向沉香一样帮助妈妈、照顾妈妈吗?老师相信你们,都是善良孝顺的好孩子。好了,带着我们的宝莲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吧。
12、大班律动交流课教案《织布》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学习律动织布。
2、感受模仿织布机织布的快乐。
3、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重点难点:能听音乐模仿织布机学习织布的动作。
活动准备:
音乐《织布》,织布机图片及织布视频。
活动过程:
一、 提出活动主题——认识“织布机”
请收集到“织布机”资料的小朋友三五组队,共同分享收集到的资料。
师:“织布机是什么形状的?”“织布机是怎么织布的?”
二、 幼儿欣赏音乐,熟悉音乐的旋律。
1、幼儿完整欣赏音乐一遍。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这首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3、幼儿再次完整欣赏音乐一遍。
三、律动学习
1、教师示范表演,并引导幼儿猜测。
教师:刚才老师做了哪些动作?好像在做什么事情?
教师再次表演,边做动作边讲解所表演动作的情节内容。幼儿在教师情景语言的提示下,慢速的、逐个地模仿动作,学习舞蹈。
2、幼儿听音乐,在教师的语言提示及动作带领下,完整地做出织布的律动。
四、律动表演
幼儿分组表演律动织布。
五、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