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云彩教案一等奖

《月亮和云彩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月亮和云彩教案一等奖

1、月亮和云彩教案一等奖

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会写“文”、“得”、“快”、“法”、“相”、“和”、“亮”等字,学习部首“禾 ”,积累“云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从李小文的做法中受到启发:留心观察勤于动脑

教学方法: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教具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夜晚的景色。

2.生字词语卡片.课文的相关图片。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回去认真观察夜晚的天空了吗?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反馈自己观察的结果)

2、导读:有一群小朋友,他们也认真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还发现了月亮和云彩的秘密呢!(教师板书课题)

3、出示生字“亮”和“彩”,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强调“彩”的读音)

4、指导读课题,特别是轻声词语“月亮”和“云彩”。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注意教师的停顿以及情感表现。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

3.全班齐读,反馈读的情况。

4.教师适当地评价。

5,指名读,其他同学圈出生字新词。

6.反馈图画生字新词的情况。

7.学生自由读拼音.认读生字。

8.指名读,学生评议,教师再强调。

9.用生字进行组词说句练习。

10.游戏:运用摘云彩和月亮的方式,检查熟读生字新词的情况。

11.再读课文,读文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教师导读:同学们,大勇和小文等几个小朋友发现了月亮和云彩的什么秘密呢?请你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2.学生自由反馈.

(1)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会儿暗,一会儿明。

(2)大勇发现月亮比云彩跑得快。

(3)小文发现云彩比月亮跑得快。

3、品读,理解。

(1)教师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像月亮在云彩里穿行是什么样的.

(2)教师出示云彩和月亮的图片,请学生演示“一会儿暗,一会儿明”,帮助理解‘穿行”和“一会儿暗,一会儿明”。

(3)请学生试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

(4)教师导读,看着月亮在云彩里穿行,大勇说: 。

(5)讨论,小朋友们相信大勇的话吗?说出你的理由。

(6)集体交流。(理解“相信”)

(7)教师导读:可是小文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说: 。

(8)大伙一开始相信小文的话吗?(不相信)

(9)不相信,会露出怎样的表情或是说什么?(指名上台表演,并说一说。)

(10)小朋友们,如果小朋友们不相信你,你的心情会怎样,会怎么做呢?

(11)小文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读课文4、 5自然段。

4.了解判断云彩、月亮谁快的方法。.

(1)小文是怎么做的?(指名读一读,教师出示图片:树杈。)

(2)结果,大家发现了什么?(指名反馈)

(3)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

(4)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读一读。

李小文是对的,‘云彩确实比月亮跑得快。”

(5)引导理解“确实”。

(6)如果你们是那几个小朋友,会怎么夸小文呢?(学生发挥想像自由地说一说)

四、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读出不向的角色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1.出示含有生字的五角星卡片.学生认读并带读。(出色完成任务的送颗五角星给她(他))。

2.大家齐读生字。

3.用生字口头组词。

4.教师出示词语:“云彩”、“穿行”、“树杈”,大家一起读一读。

5.用这些词说句。

二、反馈观察情况,总结全文

1、学生自由反馈用小文的办法观察云彩和月亮的情况。

2、巩固旧知:同时观察夜空,大家都觉得月亮跑得比云彩快,而小文却为什么能够发现云彩比月亮快呢?(学生自由反馈,教师引导体会:观察认真,仔细思考

3.教师总结,李小文真是一个观察认真,又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三、扩展延伸

1、教师导言,激发兴趣:我了解到,上节课的课后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仅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还收集了许多关于云彩和月亮的知识或故事呢!

2.学生自由反馈收集到的资料。

四、角色朗读,背诵课文

1.教师提出角色朗读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分配,自由朗读。

2.以小组为单位.反馈角色朗读的情况,组间互相评议。

3.学生推荐各组的优秀学生,集体分角色朗读课文。

4.熟读成诵。

五、指导写字

1、教师出示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2、大家一起读一读。

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集体反馈,强调注意点。

5、认识部首“禾 ”并指导书写。

(1)区别“禾 ”与“禾”,说说变化,强调要点。

(2)学生跟着教师写一写。

(3)展示部分作业,进一步规范“禾 ”部的书写。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6、学生写生字,教师巡视辅导。

2、月亮和云彩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会写“文”、“得”、“快”、“法”、“相”、“和”、“亮”等字,学习部首“禾 ”,积累“云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从李小文的做法中受到启发:留心观察勤于动脑

教学方法: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教具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夜晚的景色。

2.生字词语卡片.课文的相关图片。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回去认真观察夜晚的天空了吗?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反馈自己观察的结果)

2、导读:有一群小朋友,他们也认真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还发现了月亮和云彩的秘密呢!(教师板书课题)

3、出示生字“亮”和“彩”,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强调“彩”的读音)

4、指导读课题,特别是轻声词语“月亮”和“云彩”。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注意教师的停顿以及情感表现。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

3.全班齐读,反馈读的情况。

4.教师适当地评价。

5,指名读,其他同学圈出生字新词。

6.反馈图画生字新词的情况。

7.学生自由读拼音.认读生字。

8.指名读,学生评议,教师再强调。

9.用生字进行组词说句练习。

10.游戏:运用摘云彩和月亮的方式,检查熟读生字新词的情况。

11.再读课文,读文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教师导读:同学们,大勇和小文等几个小朋友发现了月亮和云彩的什么秘密呢?请你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2.学生自由反馈.

(1)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会儿暗,一会儿明。

(2)大勇发现月亮比云彩跑得快。

(3)小文发现云彩比月亮跑得快。

3、品读,理解。

(1)教师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像月亮在云彩里穿行是什么样的.

(2)教师出示云彩和月亮的图片,请学生演示“一会儿暗,一会儿明”,帮助理解‘穿行”和“一会儿暗,一会儿明”。

(3)请学生试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

(4)教师导读,看着月亮在云彩里穿行,大勇说: 。

(5)讨论,小朋友们相信大勇的话吗?说出你的理由。

(6)集体交流。(理解“相信”)

(7)教师导读:可是小文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说: 。

(8)大伙一开始相信小文的话吗?(不相信)

(9)不相信,会露出怎样的表情或是说什么?(指名上台表演,并说一说。)

(10)小朋友们,如果小朋友们不相信你,你的心情会怎样,会怎么做呢?

(11)小文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读课文4、 5自然段。

4.了解判断云彩、月亮谁快的方法。.

(1)小文是怎么做的?(指名读一读,教师出示图片:树杈。)

(2)结果,大家发现了什么?(指名反馈)

(3)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

(4)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读一读。

李小文是对的,‘云彩确实比月亮跑得快。”

(5)引导理解“确实”。

(6)如果你们是那几个小朋友,会怎么夸小文呢?(学生发挥想像自由地说一说)

四、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读出不向的角色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1.出示含有生字的五角星卡片.学生认读并带读。(出色完成任务的送颗五角星给她(他))。

2.大家齐读生字。

3.用生字口头组词。

4.教师出示词语:“云彩”、“穿行”、“树杈”,大家一起读一读。

5.用这些词说句。

二、反馈观察情况,总结全文

1、学生自由反馈用小文的办法观察云彩和月亮的情况。

2、巩固旧知:同时观察夜空,大家都觉得月亮跑得比云彩快,而小文却为什么能够发现云彩比月亮快呢?(学生自由反馈,教师引导体会:观察认真,仔细思考

3.教师总结,李小文真是一个观察认真,又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三、扩展延伸

1、教师导言,激发兴趣:我了解到,上节课的课后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仅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还收集了许多关于云彩和月亮的知识或故事呢!

2.学生自由反馈收集到的资料。

四、角色朗读,背诵课文

1.教师提出角色朗读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分配,自由朗读。

2.以小组为单位.反馈角色朗读的情况,组间互相评议。

3.学生推荐各组的优秀学生,集体分角色朗读课文。

4.熟读成诵。

五、指导写字

1、教师出示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2、大家一起读一读。

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集体反馈,强调注意点。

5、认识部首“禾 ”并指导书写。

(1)区别“禾 ”与“禾”,说说变化,强调要点。

(2)学生跟着教师写一写。

(3)展示部分作业,进一步规范“禾 ”部的书写。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6、学生写生字,教师巡视辅导。

3、《月亮和云彩》教案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写的是一个晚上,几个小朋友看见月亮在云中穿行,争论究竟是月亮还是云彩跑得快的事。而李小文用在树杈里看月亮的办法,证明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

设计理念: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火花。”为此,我们通过听歌曲、讲故事、看图等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把课堂的导入环节和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创设环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重视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课文学习贴近生活,联系生活,使课堂充满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认读生字,会写7个应掌握生字,认识新的偏旁部首“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使学生明白“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本课生字,会读会写好字,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从李小文的做法中受到启发:不管什么事,只要肯动脑筋多观察、思考,就一定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教学用具:生字卡、学生观察记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课前听一首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1、谈话引入:一群孩子在一个晴朗的夜晚里在院子里看什么呢?

请大家打开书本P82,看看书上的小朋友在看什么?

(充分利用教学插图,训练学生观察,引发学生想象,实现形象感知和语言体会的衔接。)

2、引入新课:他们对着天空在指指点点说些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就知道了。(师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

(通过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学课文和生字

①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后评价。

师:你能像他那样读吗?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并多读几遍。

③同桌互读课后生字(不会的互相学习,纠正读错的音节。)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认读生字的音节和词语

②“开火车”读,看看哪节“车厢”断节

师:出示课后认读的生字(音节和词语卡片)

③学生自由读词语,并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能用当中一个或多个说个句子的说一说;或说出它们的反义词)。

(以上环节将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学习,教师及时检查重点指导结合起来,使学生普遍能读准字音,奠定阅读课文的基础)。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看看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把它标出来。(要求语句读通顺,读流利)

2、指明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听再评价。

3、想象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阅读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来自于生活,我们应重视阅读教材与生活的沟通。在朗读指导中创设情景,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朗读贴近生活,联系生活,让课堂充满活力。)

四、朗读感悟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后评价,激起读书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读了课文,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画出来。小组同学讨论,互相学习。

3、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并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4、再看看书上的插图,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生各抒己见。

(将体会建筑在多读,多种形式读,以及读与思,读与说等语文实践活动之上。)

师:我们来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5、学生用笔画出张大勇和李小文说的话并读一读,再分角色读一读。

过渡:到底谁说的对,他又是怎样证实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

6、指导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说说李小文是用什么办法证实自己的看法的?

五、小结:

学了这课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回家仔细观察,月亮和云彩到底谁跑得快?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尽量多的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2、那么李小文说得对吗?

学生汇报自己观察的结果。

二、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师出示本课生字卡片,指名读。

2、“开火车”读,赛读。

3、自由读一读生字,同桌互读,边读边想,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4、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随机学习新的偏旁部首“禾”

(利用比较法,加部件或写出相似字比较,师及时点拨、总结比较,提示学生认知。)

5、指导书写

指名说哪个字要怎样写才好看,师示范写在黑板上。

6、学生独立写在书本上,师巡视指导。

7、给学过的这些生字组词,并用“快、相”两个字组词并说一句完整话。

(将写字分散按排可减轻学生负担,同时体现了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策略。)

三、词语积累

1、生字宝宝回到了课文中去,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有助于学生从课文的局部内容上,梳理语言的整体感知,反思对事物的认识。)

2、读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3、你还想从课文中积累哪些词语写下来。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学生回答。)

2、师:同学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也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希望大家能像李小文那样,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不管遇到什么问题要多动脑筋想一想,你们一定能有自己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的。

课后记: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遇事要多动脑筋想一想,才能有好办法解决问题。

2、我把课堂导入的环节和调动学生的兴趣结合在一起,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因为“兴趣是最好的学习驱动器”,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就会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就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课堂的氛围就会比较热烈。

3、本节课,我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组织了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由于是一年级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还不是很深入,只存在于表面,只有几个爱动脑筋的同学在发言,其中有一部分同学好象无所事事。那么,如何更好地组织好地年级学生合作学习呢?敬请大家指点。

4、《月亮和云彩》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子,会写7个生子,学习新部首禾字旁。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准备:

生子卡片、课件等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见过月亮在云彩中穿行的现象吗?

2、它们谁跑的快呢?看书中的几位小朋友发现了什么。(板书课题)

二、自学生字

1、学生自学生字

(1)、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

(2)、自读生字。

(3)、互读、互查。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型。

2、教师抽查学生识字情况。

(1)按顺序抽读生字:齐读,分组读、分组读、开火车读。

(2)按顺序将生字贴到黑板上进行计时读字比赛。

(3)打乱顺序指名读。

3、检查记忆生字

(1)你觉得那些生字容易记住,你是怎样记住的?

(2)指导学生记忆难记的生字。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评价,激起兴趣。

2、学生读课文,分角色读,注意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3、讨论:这几个小朋友谁说的对?说说你的理由。

4、指导背诵。

四、指导写字

五、实践活动

读文思考:你喜欢李小文吗?为什么?你也试一试用他的办法观察月亮和云彩,好吗?

板书设计:

5、《月亮和云彩》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7个字和认识“禾”字旁。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明白“跑得快的是云彩”。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明白“跑得快的是云彩”。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2.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生字新词。

3.同桌互读生字词,纠正错误读音。

4.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读音。

5.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并要求读通顺,读流利。

6.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7.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纲读感悟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懂请画出来。

2.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3.自选读,并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4.指导学生读段落。

5.质疑释疑。

三、朗读积累

四、总结全文

1.你喜欢李小文吗?用一句话夸夸他。

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

五、布置作业

6、小学语文《月亮和云彩》教案

是一篇叙事性文章,通俗易懂,大纲所要求的生字词难度系数为一般,主要从一组反义词“暗”、“明”和“穿行”三词语入手,课文的讲解也围绕这三个词语来讨论、研究,与学生交流有关月亮和云彩话题的生活经验的同时,通过“一会儿……一会儿……”“不是……是……”的句式是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课文,激励学生积极地用事实来验证,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下当一名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的种子。

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会写“文”、“得”、“快”、“法”、“相”、“和”、“亮”等字,学习部首“禾 ”,积累“云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从李小文的做法中受到启发:留心观察勤于动脑

教学方法: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教具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夜晚的景色。

2.生字词语卡片.课文的相关图片。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回去认真观察夜晚的天空了吗?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反馈自己观察的结果)

2、导读:有一群小朋友,他们也认真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还发现了月亮和云彩的秘密呢!(教师板书课题)

3、出示生字“亮”和“彩”,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强调“彩”的读音)

4、指导读课题,特别是轻声词语“月亮”和“云彩”。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注意教师的停顿以及情感表现。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

3.全班齐读,反馈读的情况。

4.教师适当地评价。

5,指名读,其他同学圈出生字新词。

6.反馈图画生字新词的情况。

7.学生自由读拼音.认读生字。

8.指名读,学生评议,教师再强调。

9.用生字进行组词说句练习。

10.游戏:运用摘云彩和月亮的方式,检查熟读生字新词的情况。

11.再读课文,读文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教师导读:同学们,大勇和小文等几个小朋友发现了月亮和云彩的什么秘密呢?请你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2.学生自由反馈.

(1)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会儿暗,一会儿明。

(2)大勇发现月亮比云彩跑得快。

(3)小文发现云彩比月亮跑得快。

3、品读,理解。

(1)教师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像月亮在云彩里穿行是什么样的.

(2)教师出示云彩和月亮的图片,请学生演示“一会儿暗,一会儿明”,帮助理解‘穿行”和“一会儿暗,一会儿明”。

(3)请学生试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

(4)教师导读,看着月亮在云彩里穿行,大勇说: 。

(5)讨论,小朋友们相信大勇的话吗?说出你的理由。

(6)集体交流。(理解“相信”)

(7)教师导读:可是小文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说: 。

(8)大伙一开始相信小文的话吗?(不相信)

(9)不相信,会露出怎样的表情或是说什么?(指名上台表演,并说一说。)

(10)小朋友们,如果小朋友们不相信你,你的心情会怎样,会怎么做呢?

(11)小文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读课文4、 5自然段。

4.了解判断云彩、月亮谁快的方法。.

(1)小文是怎么做的?(指名读一读,教师出示图片:树杈。)

(2)结果,大家发现了什么?(指名反馈)

(3)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

(4)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读一读。

李小文是对的,‘云彩确实比月亮跑得快。”

(5)引导理解“确实”。

(6)如果你们是那几个小朋友,会怎么夸小文呢?(学生发挥想像自由地说一说)

四、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读出不向的角色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1.出示含有生字的五角星卡片.学生认读并带读。(出色完成任务的送颗五角星给她(他))。

2.大家齐读生字。

3.用生字口头组词。

4.教师出示词语:“云彩”、“穿行”、“树杈”,大家一起读一读。

5.用这些词说句。

二、反馈观察情况,总结全文

1、学生自由反馈用小文的办法观察云彩和月亮的情况。

2、巩固旧知:同时观察夜空,大家都觉得月亮跑得比云彩快,而小文却为什么能够发现云彩比月亮快呢?(学生自由反馈,教师引导体会:观察认真,仔细思考

3.教师总结,李小文真是一个观察认真,又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三、扩展延伸

1、教师导言,激发兴趣:我了解到,上节课的课后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仅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还收集了许多关于云彩和月亮的知识或故事呢!

2.学生自由反馈收集到的资料。

四、角色朗读,背诵课文

1.教师提出角色朗读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分配,自由朗读。

2.以小组为单位.反馈角色朗读的情况,组间互相评议。

3.学生推荐各组的优秀学生,集体分角色朗读课文。

4.熟读成诵。

五、指导写字

1、教师出示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2、大家一起读一读。

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集体反馈,强调注意点。

5、认识部首“禾 ”并指导书写。

(1)区别“禾 ”与“禾”,说说变化,强调要点。

(2)学生跟着教师写一写。

(3)展示部分作业,进一步规范“禾 ”部的书写。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6、学生写生字,教师巡视辅导。

7、集体评议作业。

7、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月亮和云彩》教学设计与反思资料

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会写“文”、“得”、“快”、“法”、“相”、“和”、“亮”等字,学习部首“禾 ”,积累“云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从李小文的做法中受到启发:留心观察勤于动脑

教学方法: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教具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夜晚的景色。

2.生字词语卡片。课文的相关图片。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回去认真观察夜晚的天空了吗?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反馈自己观察的结果)

2、导读:有一群小朋友,他们也认真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还发现了月亮和云彩的秘密呢!(教师板书课题)

3、出示生字“亮”和“彩”,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强调“彩”的读音)

4、指导读课题,特别是轻声词语“月亮”和“云彩”。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注意教师的停顿以及情感表现。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

3.全班齐读,反馈读的情况。

4.教师适当地评价。

5,指名读,其他同学圈出生字新词。

6.反馈图画生字新词的情况。

7.学生自由读拼音。认读生字。

8.指名读,学生评议,教师再强调。

9.用生字进行组词说句练习。

10.游戏:运用摘云彩和月亮的方式,检查熟读生字新词的情况。

11.再读课文,读文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教师导读:同学们,大勇和小文等几个小朋友发现了月亮和云彩的什么秘密呢?请你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2.学生自由反馈。

(1)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会儿暗,一会儿明。

(2)大勇发现月亮比云彩跑得快。

(3)小文发现云彩比月亮跑得快。

3、品读,理解。

(1)教师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像月亮在云彩里穿行是什么样的。

(2)教师出示云彩和月亮的图片,请学生演示“一会儿暗,一会儿明”,帮助理解‘穿行“和”一会儿暗,一会儿明“。

(3)请学生试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

(4)教师导读,看着月亮在云彩里穿行,大勇说: 。

(5)讨论,小朋友们相信大勇的话吗?说出你的理由。

(6)集体交流。(理解”相信“)

(7)教师导读:可是小文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说: 。

(8)大伙一开始相信小文的话吗?(不相信)

(9)不相信,会露出怎样的表情或是说什么?(指名上台表演,并说一说。)

(10)小朋友们,如果小朋友们不相信你,你的心情会怎样,会怎么做呢?

(11)小文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读课文4、 5自然段。

4.了解判断云彩、月亮谁快的方法。。

(1)小文是怎么做的?(指名读一读,教师出示图片:树杈。)

(2)结果,大家发现了什么?(指名反馈)

(3)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

(4)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读一读。

李小文是对的,’云彩确实比月亮跑得快。”

(5)引导理解“确实”。

(6)如果你们是那几个小朋友,会怎么夸小文呢?(学生发挥想像自由地说一说)

四、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读出不向的角色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1.出示含有生字的五角星卡片。学生认读并带读。(出色完成任务的送颗五角星给她(他))。

2.大家齐读生字。

3.用生字口头组词。

4.教师出示词语:“云彩”、“穿行”、“树杈”,大家一起读一读。

5.用这些词说句。

二、反馈观察情况,总结全文

1、学生自由反馈用小文的办法观察云彩和月亮的情况。

2、巩固旧知:同时观察夜空,大家都觉得月亮跑得比云彩快,而小文却为什么能够发现云彩比月亮快呢?(学生自由反馈,教师引导体会:观察认真,仔细思考

3.教师总结,李小文真是一个观察认真,又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三、扩展延伸

1、教师导言,激发兴趣:我了解到,上节课的课后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仅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还收集了许多关于云彩和月亮的知识或故事呢!

2.学生自由反馈收集到的资料。

四、角色朗读,背诵课文

1.教师提出角色朗读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分配,自由朗读。

2.以小组为单位。反馈角色朗读的情况,组间互相评议。

3.学生推荐各组的优秀学生,集体分角色朗读课文。

4.熟读成诵。

五、指导写字

1、教师出示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2、大家一起读一读。

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集体反馈,强调注意点。

5、认识部首“禾 ”并指导书写。

(1)区别“禾 ”与“禾”,说说变化,强调要点。

(2)学生跟着教师写一写。

(3)展示部分作业,进一步规范“禾 ”部的书写。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6、学生写生字,教师巡视辅导。

7、集体评议作业。

8、月亮和云彩课堂实录

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们,今天到这儿来上课,你们开心吗?

生:开心。

师:在这儿上课,和你们在教室里上课一样吗?

生:不一样,

生:这里听课老师特别多

生:……

师:你们喜欢老师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你们,很想成为你们的好朋友。怎样才能让老师记住你呢?

生:举手

师:你们上课的精彩表现,会让老师牢牢记住你们的。

那我们就开始上课吧。

课前准备:写好课题 加上拼音 (亮和彩的轻声)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谁来读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听她读,这两个词,你有什么发现?

生:亮和彩都读轻声。

师:你听得真仔细!我们一起来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预设:轻声读得不对。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一读。这里的亮和彩读轻声,老师领读这2个词,齐读课题】

2.教学生字“亮”。

第一步:

师:月亮中的这个亮是个生字,课件出示:亮(拼音:第四声)

生:带拼音读亮,师师

第二步:

师:小朋友们仔细看,认真想,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预设1生:我用熟字“ 高” 换掉下面的 口 就成了 亮

师:你真会学习,用熟字换部件的方法,记住了“亮”这个方法真好!

亮”上面的点横和我们学过的“高” 字上面的是个新部首,叫玄字头。

课件闪烁玄字头。跟我说一遍。

生:玄字头

预设2

生:我把它分成四个部分,点横 口 秃宝盖 几

师:你用的拆字法也不错。“亮”上面的点横和我们学过的“高”

字上面的是个新部首,叫玄字头。课件闪烁玄字头。跟我说一遍。

第三步:

师:怎样写好这个字呢?我们一同来看这个字的写法。出示:电脑范写“亮”的笔顺。

生:观察“亮”的笔顺。

师:要写好这个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生:玄字头的横要写长一些。

生:秃宝盖写在横中线上,也要写宽宽的。

生:下面的“几”要写扁的,竖弯钩写在竖中线上。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

师:拿出我们的田字格本,注意刚才小朋友提醒的地方,认认真真地来写一个。

【师选择一个不好的展示】

师:(投影展示)谁来说说他写的怎样?

生:写得不好,秃宝盖没写在横中线,竖弯钩没有写字。

师:你说的很准确!课后练习写字的时候可要注意这些呀!

师:我们再来看这个小朋友写的。

生:她写的很好看。

师:你把我们提醒的地方都注意到了,老师奖了3颗星(在作业上用红笔打五角星)

师:请小朋友把笔轻轻放下,坐正。

师:我们把这个生字再读一遍

生:读“亮”

师:小朋友读的声音真响亮。玄字头的亮 响亮的亮。我们把课题再读一读。

生:齐读课题。

师:有一群小朋友和我们班小朋友一样爱学习、爱观察,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他们在院子里看月亮和云彩,瞧——(播放动画及课文配音)。

二、初读课文

1.师:小朋友们,你们也想读吗,先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再把课文读两遍, 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生:自由读课文。

师:都读完了吗,我们一(

3)班的小朋友学习习惯真好,读得非常认真,读完了,坐得端端正正的(师示范坐正的动作)。

2.师:在请小朋友读课文之前,老师想看看大家是不是认识了课文中的其他生字?

院 然 勇 快 暗

文 穿 朋 明 李

A:师:哪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这么多小朋友想读,我们来开火车读,(儿歌:我的火车就要开,谁来开?(我来开),就从你这儿开

生:开火车读。

师:还想再开吗?我请坐得最端正的这一组小朋友来开——

生:开火车读。小朋友互相正音。

B师:去掉拼音呢?还能认出来吗?

生:能

师:真的能吗?请你来,

生:读第一行

师:字音读得很准。

师:谁也能想他这样一口气,把中间一行生字也读出来。

生:读第二行。

师:最后一行谁来读?

生:读

师:读得也不错!

C:师:请小朋友看好了,老师随便指到哪个你就读哪个?

生:齐读(读后字的颜色变化)

2、师: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这么快就和生字宝宝成了好朋友,真不简单!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我把课文中一些难读的生词、句子都藏到了云彩的背后。(点课件,出示5朵带序号的云彩)手指屏幕:云彩越大,就越难读!自己选择,来挑战!开始!

1 果然 2院子 3跑得真快 4李小文叫大家站在一棵大树下,从树杈里看月亮。

5他们看见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会儿暗,一会儿明。

师:你选哪一朵?

生:我选第一朵。

师:第一朵?这句话中只有一个生词,你一定能读好!

生:果然。

师:读得真准!请坐。你是第一位挑战者,老师把大拇指送给你,谁接着来挑战!

生:我想选第3朵。

师:这是一个词串!

生1:读

师:听你读我感觉真快。

生2:读

师:感觉跑得真轻松。

预设:句子

生:我选择第5朵

师:啊,是一朵最大的云彩!看得出你是个勇敢的孩子,敢于挑战。 相信你能读好。

生:他们看见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会儿暗,一会儿明。

师:老师特别仔细地听了,你每一个生字的读音,都读得非常准!

谁也来向他挑战?

生:读句子

师:你读得特别认真,不过“一会儿”还没读好,跟老师一起读读这个词——一会儿。

生:读。

师:“一”是个小调皮,它遇到第四声就跳起来读“yí”

生:跟读“一会儿”。

师:谁还想挑战读这个句子?

师:他不仅读准了生词的读音,这个长的句子,她也读得很流利。

师:瞧,掌握了方法,长的句子我们也能读流利。

师:下面,我们接着挑战!

生:我选第4朵

出示:李小文叫大家站在一棵大树下,从树杈里看月亮。

【预设:读得好】

生:读

师:读得很流利!

师:这也是个长句子,在读的时候,只要我们像她一样,注意了句子中的停顿,你,也能读得很流利,你也来试试吧。

(生自由读后指名读)

师:瞧,掌握了方法,长的句子我们也能读流利。

【预设:读得不好 A不会停顿 B不流畅】

A师:这(也)是个长句子,读不好没关系。来跟着老师来读一读,范读(边范读边做停顿的手势)。你像老师这样读一读,肯定能读好。自己试试吧。

B师:长句子里词儿特别多,我们读的时候可以把一些在意思上联系紧的词(举例)读得紧凑一些,你,也能跟她读得一样流利,自己试试吧。

(生自由读后 指名读)

师:瞧,掌握了方法,长的句子我们也能读流利。我们一起来挑战。

3、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还想挑战吗?

生:齐声说“想”

师:最大的挑战就是读好课文的两个自然段了。能读好吗?(出示课文内容文字)

生:能

师:我请两个小朋友来读,其他小朋友注意听,他们读得怎么样?指名读。

生: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小朋友们课文读得越来越流利了。

师:通过刚才再次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小朋友用你自己的话来说说,也可以用书上的话说一说。

生:我知道了小朋友是在院子里看月亮和云彩的。

师:你说的话很完整。

生:我知道夜晚的天空很好看。

师:你真会动脑筋。

生:我知道云彩比月亮跑得快。

师:真不简单,课文里最难懂的地方你都读明白了。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穿行”、“一会儿……一会儿……。”

1、师: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不简单,读了几遍课文就有了这么多的发现。读书就应该这样,边读边想,就会有收获。现在让我们再回到第一自然段,跟随着他们一起到院子里看看。(出示第一小节)

2、师:小朋友先自由读一读,数一数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生:这个自然段有2句话。

师:你最喜欢读哪一句?

生:我喜欢读第2句。

师:出示第二句。

生:读

师:你知道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会儿暗,一会儿明。

师:你在晚上看过月亮和云彩吗?

生:看过。

师:知道为什么会一会儿暗,一会儿明吗?

生:月亮躲到云彩里就变暗了,从云彩里出来天空就明亮了。

师:想不想看看月亮一会儿明,一会儿暗的样子。【课件演示明暗变化】。

师:读了这句话,看了这幅景象,你觉得晚上的月亮和云彩怎么样?

生:很美。

生:很有趣。

生:很好玩。

师:谁能把它的有趣好玩读出来呢?

生: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月亮一会儿明,一会儿暗,真有趣,真好玩。

谁也想来读?

生:读

师:你读得活灵活现,天空真好玩。谁还想读?

生:读

师:听你读,老师没有感受到月亮的好玩呢,月亮就像个淘气的娃娃,在和云彩捉迷藏呢。再读读看。

师:这句话中的明、暗是个生字。课件点击出示田字格的明、暗。仔细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都是日字旁。

生: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师:再仔细看一看,日字旁写得一样吗?

生:暗的日字旁,写得瘦长一点。明的日字旁写得短胖一点儿。

师:你真会观察!

师:说得好还要写得好,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在描红本上写写这个字。

生:在书上描红:明 暗。

师:小朋友们把笔轻轻放下,我们把这2个生字放到句子中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引说,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会儿暗,一会儿明,一会儿明,一会儿暗,就这样不停的变化,才这么有趣。(点击“一会儿”变红)谁能把它的这种不停的变化读出来。

生:读。

师:他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谁再来读一读。

生2: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出它们的有趣。

生:齐读第二句。

师:你还能从哪个词语读出月亮的有趣。

生:穿行,

师:行是什么意思?

生:走。

师:是呀,月亮就像我们小朋友长着脚似的,在云彩里走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2个“穿行”的动画:

(鱼儿在荷叶间穿行。蝴蝶在花丛中穿行。)

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你也见过“穿行”的情景?

画面定格:鱼儿和蝴蝶穿行情景

------------在---------穿行。

生:太阳在云彩里穿行。

生:下雾的时候,我们在雾中穿行。

生:小鸟在树林里穿行。

生:我们的眼睛在课文里穿行。

师:(笑)是我们的目光在文字里穿行。

师:你真聪明!

生:孙悟空在云雾中穿行。

师:穿行的意思就是(穿过、通过)我们明白了。把这一句再来读一读。

师:穿是这个句子中的生字,单独点击“穿”,说说你怎么记的?

生:上面是穴字头,下面是个牙(穴 牙

师:是呀,穿,原来是这样的,(出示古文字穿,用手指)还有一个有趣的

故事呢:(边看动画,师边讲述)野兽用又长又尖的牙齿,把树木使劲地咬呀咬,大树被咬出了一个大洞穴。所以上面是个穴字头,下面是又长又尖的牙。穴字头写的时候要大一点,盖住下面的牙。来,我们练写一个。

生:练习写“穿”

行间巡视评价。

(有时间就写2个,就展评,)

四、小结下课:

师: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写了生字,并且学习了课文第一小节,还认

识了一群爱观察的孩子。晚上你们也去看看那有趣的星空,说不定会有更多的发现呢。下课,(起立)小朋友们再见!

9、《月亮和云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写的是一个晚上,几个小朋友看见月亮在云中穿行,争论究竟是月亮还是云彩跑得快的事。而李小文用在树杈里看月亮的办法,证明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

设计理念: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火花。”为此,我们通过听歌曲、讲故事、看图等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把课堂的导入环节和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创设环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重视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课文学习贴近生活,联系生活,使课堂充满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认读生字,会写7个应掌握生字,认识新的偏旁部首“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使学生明白“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本课生字,会读会写好字,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从李小文的做法中受到启发:不管什么事,只要肯动脑筋多观察、思考,就一定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教学用具:生字卡、学生观察记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

课前听一首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1、谈话引入:一群孩子在一个晴朗的夜晚里在院子里看什么呢?

请大家打开书本P82,看看书上的小朋友在看什么?

(充分利用教学插图,训练学生观察,引发学生想象,实现形象感知和语言体会的衔接。)

2、引入新课:他们对着天空在指指点点说些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就知道了。(师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

(通过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学课文和生字

①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后评价。

师:你能像他那样读吗?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并多读几遍。

③同桌互读课后生字(不会的互相学习,纠正读错的音节。)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认读生字的音节和词语

②“开火车”读,看看哪节“车厢”断节

师:出示课后认读的生字(音节和词语卡片)

③学生自由读词语,并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能用当中一个或多个说个句子的说一说;或说出它们的反义词)。

(以上环节将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学习,教师及时检查重点指导结合起来,使学生普遍能读准字音,奠定阅读课文的基础)。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看看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把它标出来。(要求语句读通顺,读流利)

2、指明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听再评价。

3、想象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阅读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来自于生活,我们应重视阅读教材与生活的沟通。在朗读指导中创设情景,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朗读贴近生活,联系生活,让课堂充满活力。)

四、朗读感悟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后评价,激起读书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读了课文,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画出来。小组同学讨论,互相学习。

3、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并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4、再看看书上的插图,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生各抒己见。

(将体会建筑在多读,多种形式读,以及读与思,读与说等语文实践活动之上。)

师:我们来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5、学生用笔画出张大勇和李小文说的话并读一读,再分角色读一读。

过渡:到底谁说的对,他又是怎样证实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

6、指导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说说李小文是用什么办法证实自己的看法的?

五、小结:

学了这课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回家仔细观察,月亮和云彩到底谁跑得快?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尽量多的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2、那么李小文说得对吗?

学生汇报自己观察的结果。

二、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师出示本课生字卡片,指名读。

2、“开火车”读,赛读。

3、自由读一读生字,同桌互读,边读边想,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4、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随机学习新的偏旁部首“禾”

(利用比较法,加部件或写出相似字比较,师及时点拨、总结比较,提示学生认知。)

5、指导书写

指名说哪个字要怎样写才好看,师示范写在黑板上。

6、学生独立写在书本上,师巡视指导。

7、给学过的这些生字组词,并用“快、相”两个字组词并说一句完整话。

(将写字分散按排可减轻学生负担,同时体现了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策略。)

三、词语积累

1、生字宝宝回到了课文中去,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有助于学生从课文的局部内容上,梳理语言的整体感知,反思对事物的认识。)

2、读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3、你还想从课文中积累哪些词语写下来。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学生回答。)

2、师:同学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也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希望大家能像李小文那样,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不管遇到什么问题要多动脑筋想一想,你们一定能有自己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的。

课后记: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遇事要多动脑筋想一想,才能有好办法解决问题。

2、我把课堂导入的环节和调动学生的兴趣结合在一起,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因为“兴趣是最好的学习驱动器”,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就会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就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课堂的氛围就会比较热烈。

3、本节课,我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组织了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由于是一年级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还不是很深入,只存在于表面,只有几个爱动脑筋的同学在发言,其中有一部分同学好象无所事事。那么,如何更好地组织好地年级学生合作学习呢?敬请大家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