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第四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一等奖

《人教新课标第四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人教新课标第四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一等奖

1、人教新课标第四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教学重点 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教学难点 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一、游戏导入,激活思维

(对对子游戏)

例如:明对暗夜晚对白昼东升对西沉强大对弱小

二、揭题导读,体现个性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弱小有关的故事。题目就是《我不是最弱小的》,老师相机板书课题。

2.指名学生读课题,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读出个性。

3.教师小结:即使是同一个题目,我们用不同的读法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的魅力。那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

4.教师配乐讲故事,学生听后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师、同学交流交流。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因为这一篇课文中有许多生字和新词,小朋友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读正确。

2.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3.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老师相机出示: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

4.你看到了这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

5.萨沙是怎么做的呢?(依据学生回答,揭示描写萨沙做法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5.静静地读读课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边读边把你的体会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

6.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7.课堂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指导感情朗读。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

(1)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这里要联系上文他们的做法来谈。

(2)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这里要抓住妈妈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四、想象倾诉,“链接”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

其实萨沙和你们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东西呢?

2.想象三四十年后的景象

人们常说“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假如时光已经过了三十年、四十年,还是这么一家子,还是在这样的日子里,还是在这样的森林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3.评点小结:时光往往会令许多事物发生变化,也许原来的强者若干年后会变成弱者,而原来的被关爱者又变成了主动关爱别人的人,但不管怎样,唯一不变的是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不是最弱小的”,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4.齐读课题,并把创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爸爸妈妈 关爱 托利亚

保护 萨沙

我不是最弱小的


2、人教新课标第四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教学重点 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教学难点 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一、游戏导入,激活思维

(对对子游戏)

例如:明对暗夜晚对白昼东升对西沉强大对弱小

二、揭题导读,体现个性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弱小有关的故事。题目就是《我不是最弱小的》,老师相机板书课题。

2.指名学生读课题,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读出个性。

3.教师小结:即使是同一个题目,我们用不同的读法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的魅力。那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

4.教师配乐讲故事,学生听后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师、同学交流交流。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因为这一篇课文中有许多生字和新词,小朋友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读正确。

2.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3.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老师相机出示: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

4.你看到了这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

5.萨沙是怎么做的呢?(依据学生回答,揭示描写萨沙做法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5.静静地读读课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边读边把你的体会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

6.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7.课堂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指导感情朗读。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

(1)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这里要联系上文他们的做法来谈。

(2)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这里要抓住妈妈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四、想象倾诉,“链接”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

其实萨沙和你们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东西呢?

2.想象三四十年后的景象

人们常说“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假如时光已经过了三十年、四十年,还是这么一家子,还是在这样的日子里,还是在这样的森林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3.评点小结:时光往往会令许多事物发生变化,也许原来的强者若干年后会变成弱者,而原来的被关爱者又变成了主动关爱别人的人,但不管怎样,唯一不变的是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不是最弱小的”,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4.齐读课题,并把创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爸爸妈妈 关爱 托利亚

保护 萨沙

我不是最弱小的


3、人教新课标语文第四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

2、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亲人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最弱小的。请看图片“大树”与“小草”,你能辨别“谁是最弱小的?”为什么?”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我”是谁?为什么说我是最弱小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弱小有关的故事。(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二、自学

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记住它们。)

读(读通、读准、读熟课文。)

想(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说(和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互相取长补短。)

三、识字

1、组内互相检查生字读音,注意“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1)“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2)在语言环境中识记。如,结合读句子“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认识“随、芬、芳”等字。

(3)利用动作演示识记“托、掀、递”。

3、教师充分利用生字卡,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识字。

四、朗读感悟

1、轻声读文,思考:为什么萨沙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学生找出萨沙保护蔷薇花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2、细读课文,划出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1)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芳香扑鼻。

(2)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注意语气的变化。(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

练习读——范读——指名读——竞赛读

4、说说你感到文中哪些词语写得最美。

五、想象

看到这株蔷薇花,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

六、书写

本课有十二个要写的字,其中“托、铃、弱、末、芬、芳”六个字是本课新学的生字,可结合识字教学重点指导。“弱”字,要注意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末”字,可与第二课的“末”字进行比较,这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字,建议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牢记,如,组词、联想记忆、多次再现。

“芬芳”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导: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可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突出这两个字的主笔,以“支撑”整个字方正平稳。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2、学生互相评价,写得好的班级评选“今日之星”。

七、作业设计:

1、练习写生字、写生词。

2、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上节课的生字:开火车竞赛读——齐读

2、指名读描写蔷薇花的句子,感受萨沙要保护蔷薇花的心理。

师:萨沙为什么要保护蔷薇花呢?是受了谁的影响?

二、朗读

1、指名读描写萨沙和妈妈对话的段落,重点指导问句和感叹句的读法。

(1)妈妈,你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重音突出“为什么”。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

(2)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语调先降后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3)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朗读时稍带一点反问语气。在朗读中感悟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样的心情。)

(4)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

(妈妈的话可以读慢些,要读出亲切、和蔼的语气。)

2、学生练读——教师范读——分角色读——自由找学习伙伴读

3、师生共同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

4、在对比阅读中感悟文中对野蔷薇描写的作用。

(1)去掉具体描写森林景色和野蔷薇的句子,用改编后的课文,启发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探究,感悟课文描写野蔷薇的作用:被铃兰花簇拥有的野蔷薇非常美,但大雨中的野蔷薇却显得娇嫩弱小。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没有这美丽而弱小的野蔷薇,也许难以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

三、拓展

1、你喜欢萨沙吗?为什么?你还喜欢谁?

2、萨沙不甘心做弱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是否也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事物呢?

四、练习

试着写几个问句和感叹句。

五、书写

学习剩下的几个字,重点指导三个带提手旁的字(托、摸、扑),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并按照以前学习的提手旁的写法练习书写。

1、学生观察,自己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范写指导。

3、师生、生生互相交流评价。

伴教锦囊(词语解释)

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大雨如注:注:灌。形容雨下得很大。

娇嫩鲜艳:柔弱纤细。

六、作业设计:

1、练写生字,听写生词,背诵课文

123下一页

中的问句和感叹句。

2、摘抄好词佳句和问句、感叹句,读摘抄本子。

3、比一比,再组词。

令( )分( )未( )

铃( )芬( )末( )

北( )京( )该( )

背( )景( )孩( )

板书设计: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关 爱 保护 保护

爸爸妈妈 托利亚 萨沙 蔷薇花

保护弱小者,关爱他人


4、人教新课标第四册:最大的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会本课××××××××××××。 (宋体,五号1.5倍行距)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化石图片。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了解最大的书指什么。

2、自由读课文,拼读图片中的生字,并从课文中画出生词。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你们爱读书吗?能说说你读过的书是什么样的吗?

生1:书本是长方形的。(师:书的形状。)

生2:书里面有许多字还有许多画。(师:书的内容。)

生3:书的每一页还有页码。(师:观察得真仔细。)

生4:书里面有很多知识,多读书可以让我们变得更聪明。(师:说得多好啊!)

2、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本最大的“书”。(师指导读出最大。)

3、质疑: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书?

生2:我想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子的?

生3:我想知道最大的“书”里面有什么知识?

生4:我想知道“书”字为什么会加引号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过渡:想和最大的“书”见面吗?快读读课文吧!提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次,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请教小朋友和张老师。孩子们,开始吧!

1、师:刚才小朋友们读书可认真啦!这些彩色卡片里面的字你会读了吗?谁来读?

(师随机“开火车”读检查学生读音情况。)

2、师:去掉拼音还认识生字娃娃吗?请帮老师推荐一位小老师领大家读。

(巩固生字读音。)

3、师:生字宝宝真淘气,它又和大家捉迷藏躲进句子里去了,能把这些句子也读好吗?(自由练读,分组读,练读难读的句子,降低读文的难度。)

三、再读读文,解决质疑。

过渡:句子读得这么好,课文一定也读得很棒。谁愿意和老师合作把课文读给大家听?(请两生合作、分工)其他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想:这本最大的“书”究竟是什么?

(读书,生答:最大的“书”是岩石)

1、你从哪儿知道是岩石书的?(指名说)

2、练习朗读句子:岩石就是书啊!

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1)师:岩石书,多奇特呀!这句话是谁说的?(叔叔)

(2)师:叔叔怎么说这两句话的,自己练习读读。(生自由读)

(3)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评1:读得不太像叔叔。师:你来试试。

评2:读得很好,特别像叔叔的感觉。师:我们大家像他一样读读。

3、师:现在,你知道“书”为什么加引号了吗?(不是我们平常说的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说一说最大的书指什么?

二、自主研读,理解课文。

过渡:对于奇特的岩石书,我们的学习小伙伴川川有一连串的问题不明白,大声读读课文5——12自然段,找找川川提出哪些问题,把它们划出来。

1、学生读、划,教师巡视了解。

2、小组合作说说划出的问题。

3、展示汇报划出的问题

主要有四个问题:

这上面有字吗?

这上面有图画吗?

它能说明什么呢?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吗?

4、川川的问题,你们愿意帮他解决吗?

那我们小组合作,看能帮川川解决哪些问题?

5、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师了解情况。

6、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四个问题随机解决)

这上面有字吗?

(1)指名读。(师:把这段读给大家听听吧!生读)

(2)师:那岩石书上的字到底是什么呀?(板书:雨痕、波痕、矿物)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雨痕、波痕吗? 那你们想象一下,这雨痕、波痕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图片出示雨痕、波痕的样子)

(3)读出趣味。(师:岩石书上的字真有趣,我们再来读读。)

这上面有图画吗?

师:岩石书上有字,那还有图画吗?你从哪儿知道的,谁来告诉川川?

(1)指名生说或读。

(2)师:岩石书上都画了什么呀?(板书:树叶、贝壳、小鱼)

师:这些树叶、贝壳、小鱼,就是书中的“画”。(师板书:树叶、贝壳、小鱼)。

师:你们看,(出示图片)这岩石书上的画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树叶、小鱼、贝壳有什么不一样呢?(生答:这里的小鱼没有鳞片。这里的小鱼是死的,看不清楚。这里的小鱼是不动的,好像凹进去了。平时看到的树叶是绿色的。平时的贝壳可不是这样的。 …… )

师:孩子们,这里的树叶、小鱼、贝壳,本来也有美的颜色,也是活的,可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他们被包了起来,死后没有腐烂,埋在地底下,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很多年以后,这些动植物就成什么呢?(指名回答:“化石”。)

师:一块岩石上,又有树叶,又有贝壳,说明什么呢?哪个小组来帮川川解决第三个问题?

(1)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第10自然段: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后来,陆地沉下去了,这里就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2)师:原来这些画告诉我们这么多知识。瞧!原来这儿是一块陆地,上面长满了树木,树叶落在了地上;后来陆地下沉,周围的海水进入这里,这儿变成了大海,海里当然有贝壳、小鱼了;又过了很多很多年,海底慢慢上升,成为这座山,我们就在山上看到又有树叶,又有贝壳的岩石了!

(师板演)

(3)理解读。

师:地球真是个了不起的魔术师,咱们边读边加动作把地球了不起的变化读出来。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吗?

师:前面的问题我们都帮川川解决了,第四个问题一定难不倒聪明的孩子们,哪个小组来帮川川?

(1)指名读。

(2)出示句子,拓展思维训练。

师:岩石书的作用真大!我也想读读(师边出示句子边读)

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它可能还告诉我们什么呢?

句式练习:哪里藏着,哪里……(指名说)

(3)齐读。(师:岩石书真了不起,让我们一起读读它的作用吧!)

7、师:聪明的我们帮川川了解了这本岩石书,川川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带着高兴的表情和语气读读最后一段。

(1)齐读。

(2)师:猜猜川川长大后做什么?你怎么知道?

(勘探队员)


5、人教新课标第四册:小鹿的玫瑰花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有积累词语的习惯。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3.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小动物头饰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自学生字新词,不明白的字词想办法解决(如查字典、问大人、联系上下文)

2、认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讲这个故事,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或做上记号。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玫瑰花吗?

春天到了,小鹿在门前的花坛里,栽了一丛玫瑰。我们去看看吧。

揭示课题:4、小鹿的玫瑰花

二、整体感知,扫清文字障碍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小声地读课文一次,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2、师生交流识字情况:

(1)刚才同学们读书可真认真啊!现在老师想检查一下你们读得怎样?

méi guī gǔ zhōng qué guǎi wǎn yīng

出示生字:玫 瑰 骨 终 瘸 拐 惋 莺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分小组读—齐读)

(2)你们带着拼音会读了,那么去掉拼音,你们还会读吗?

出示:玫 瑰 骨 终 瘸 拐 惋 莺

(自由读——指名读——同桌读——当小老师读——齐读)

学生交流认字的方法有(加一加,减一减,猜一猜,换一换…‥ )

(3)会认这些字了,相信你们也会把文中的词语读得正确。

出示:玫瑰 骨头 终于 一瘸一拐 惋惜 黄莺

(自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小组读)

3、检查读课文

师:同学们生字认读得真好。老师现在想听听你们能把课文读正确吗?

自由读自己会读的自然段。

指名读或合作读(必要时老师范读一次给学生听)。

全班齐读课文一次。

三、指导写字

出示:弟 哥 骨 抽 拐 浇

1 .观察生字。

2. 齐读生字,组词,书空。

3.说说每个生字要注意的地方。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点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的生字表,读读,并熟记。

二、品读课文,感悟升华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引导质疑:

预测学生可能质疑:为什么鹿弟弟先说这玫瑰白栽了,后来又说没有白栽呢?

3、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再细读课文,标一标语句,写一写体会,然后我们交流。

(1)师:小鹿喜欢玫瑰花吗?(喜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鹿喜欢玫瑰花呢?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在这两段里边找找看。会读书的同学还可以用笔画出小鹿喜欢玫瑰花的词语和句子。(生读文、画)

师:找出小鹿喜欢玫瑰花的词语和句子了吗?能读读句子,说说自己的看法吗?(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能从小鹿“栽花”“常常松土、浇水”“数花”这样一些举动中体会出小鹿对玫瑰的喜爱之情。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学生有感情的练读一、二自然段。

(2)师:同学们请想象一下:喜爱玫瑰的小鹿看到了盛开的鲜艳的玫瑰,他会怎么做呢?(生思考、想象约一分钟,学生自由发言)

师:可惜的是,玫瑰开花了,小鹿却跌伤了脚,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当他终于能下床走路了,他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啊,他看到了什么?一生读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师:咱们一齐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头脑中产生小问号了吗?(花儿到哪里去了?小鹿是在刚要开花的时候跌伤了脚的,才过了一个月,怎么就没有花了呢?)

师:你能通过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与伙伴交流,找到问题的答案吗?(生读书、思考、交流)

师点拨省略号:是啊,小鹿病了不止一个月,也许是两个月,也许是三个月,总之,他没看到盛开的玫瑰花。如果你是小鹿,你会怎么样?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3)师:是啊,辛辛苦苦种了玫瑰,却没看到花开,真可惜。瞧,鹿弟弟也在替哥哥惋惜呢。谁能有感情地读出鹿弟弟的话?(一生读)

(4)师:小鹿的玫瑰白栽了吗?你找到“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的理由了吗?(学生读书交流,抓住“黄莺、微风”的话语展开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并指导朗读)

4、自主选择,分角色表演读。

师:小鹿自己虽然没有看到玫瑰花,但玫瑰花已经开在别人的心田,生根,发芽。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小鹿自己也快乐。这么美的故事,想不想表演出来呀?请你选择喜欢的一个角色,练一练。

自荐,他荐,学生自由分组研究角色,表演读课文5-8自然段。

三、拓展活动

1、小鹿种的玫瑰花,黄莺看见了,微风看见了,你想想,还会有谁也看见了,它们又会对小鹿说些什么呢?

2、师:那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或是体会,是从哪儿体会到的?谁愿意和大家说说?(师生交流)

板书设计

4、小鹿的玫瑰花

没看到 可好看了

惋 惜 可香了

—↓—————↑—

没有白栽!(幸福)


6、人教新课标第四册: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邮票的图片、纸片、大头针、小刀。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两遍。

2、搜集关于邮票的有关材料,制作成资料卡片。

第一课时

一、欣赏邮票、激情引趣

老师:同学们,你们有集邮吗?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邮票册──“中国邮票”)──和学生一起欣赏人物、风景等内容的几组邮票。

老师:还有哪些同学也收集到了邮票,拿上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老师:下面老师考你们两个有关邮票的小知识,看谁知道。

1、我们习惯上说“一什么邮票?”(老师手拿“一枚邮票”指名说──出示词卡“一枚邮票”齐读)

2、师:看看这(出示一大张邮票,指“齿孔”),知道这是什么吗?(指名说──出示词卡“齿孔”齐读)

老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个有关邮票齿孔的故事。

出示课题:14、邮票齿孔的故事。(指名读,齐读,强调翘舌音“齿”。)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老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老师这里有两个要求:

第一,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生字;

第二,尽量读通句子,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学习,读准生字字音:

老师:利用字卡,小组长组织学习,目标是使每个小组成员读准生字字音。

⑴ 小组长组织集体认读、开火车读或指读检查。

⑵ 游戏:抢读得卡,比比谁得的生字卡片多。

3、小组长汇报自学情况:

老师:刚才在小组学习中,有需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读音吗?

(小黑板出示本课生字)指名汇报,老师板书拼音强调。如,生:“我提醒大家‘裁’是平舌音,‘裁’”。(全班跟读集体认读本课生字再次巩固。)

4、利用识字板找规律巧记生字。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识字板和生字卡片,找找规律,把本课的生字在识字板上摆一摆,想办法记住它们。

(指名上台介绍各自不同的识记方法。)

5、游戏巩固生字词。(贴邮票送信──“音、形、义”连一连)

老师:(出示“小鸭”图片)小鸭邮递员请小朋友帮忙,给这些信贴上邮票,并送到小动物们的家里。

指名上台连线:

yán zhèng cái lún réng shǐ

伦 研 政 仍 使 裁

( )府 ( )究 ( )敦 ( )用 ( )然 ( )剪

6、出示生词认读:

裁开 裁剪 使用 伦敦 撕开 研究 邮政部门 政府 仍然

(自读──小组开火车带读)

三、结合语境,理解本课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1、出示包含生字词的句子:先自读再指读点拨:

老师:接下来由老师检查检查,这几个句子你能读好读懂吗?

⑴ 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⑵ 那个人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都刺上了小孔,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⑶ 阿切尔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他开始了研究工作。

⑷ 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使用邮票打孔机。

老师:自己读读,不仅把句子读通顺,还要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你读懂了吗?(指名读、集体读)

老师: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老师点拨:

⑴ 你能用小刀把这张纸裁开吗?(上台操作)

⑵ (出示“别针”)这是“一……什么别针?”除了一枚别针、一枚邮票,还可以说一枚什么?/ 你能用这一枚别针把这两张邮票整齐地撕开吗?

⑶ 理解“研究”:阿切尔开始研究什么工作?/ 我们这次《品德与生活》课正在研究什么问题呢?

⑷ 句中的“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仍然”呢?(换词后读一读,如“依然”“一直”“还”……)

全班齐读四句话。

2、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难句读好读懂了,相信读好课文一定也难不倒同学们。下面请同学们再轻声读一读课文,这一次不仅要把字音读准,还要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男女合作分段朗读课文)指名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带齿孔的邮票是怎么发明的。)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展示平台

1、让生读文一遍。

2、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

3、简单了解邮票的一些知识。

二、指导书写“刀、尔、求、仍、使、便”

1、出示六个生字认读:

⑴ 说说“求、便”还可以组什么词?

⑵ 师: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刀、尔、求”是独体字;“仍、使、便”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单立人,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2、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三个字,拿出红笔仔细观察,把每个字的关键笔描出。

3、指名汇报找到的关键笔,师范写,生仿写:

老师:现在,谁来教教许老师,这三个字要怎么写?(学生汇报,教师在投影仪上范写。)

⑴ 范写“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

⑵ “便、使”右边有什么不一样?(范写“便、使”)

指导的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

老师:三个独体字,请大家自己写,提醒同学们“求”字右上一点不能漏掉。

4、学生书写练习:

书写完后自评(给自己认为漂亮的字打上红旗,不满意的字再加以改进)、同桌互评(给同桌漂亮的字画上笑脸,同时指出同桌需要改进的字)。

三、作业:实践活动。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响应学生伙伴的提议,去收集一些邮票

2、作业布置: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板书设计 

14、邮票齿孔的故事

阿 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 会观察

切 想到:机器打孔 肯动脑

尔 做到:研究造出 勤动手


7、人教新课标第四册:雷雨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悟想象雷雨前后的景物特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文中图片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第 一 课 时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a.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b.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c.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d.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三、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5.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四、小结

第 二 课 时

一、默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二、分段读议

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三、填词比较词句

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______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_下来,逃走了。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一条彩虹__________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_____________在网上。

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垂、逃、越的写法。

五、课外延伸

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8、人教新课标第四册:泉水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罐”等8个生字,会写“股”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读好全文,品词赏句、积累语言。

3.感受泉水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泉水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 创设情景:

师: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校园,也吹绿了山野,请大家闭上眼睛,让老师带你们去春游吧!现在我们走出教室,走出了校园,来到了我们不曾来过的山谷。(播放课件)现在快睁开你的双眼,看看眼前的美景。

2. 交流感受:

师:春游结束了。在这次春游你看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连绵起伏的群山,郁郁葱葱的小树,美丽的小花儿,潺潺的流水,这是人间仙境吧,多美呀!。那你们知道这潺潺的流水叫什么吗?

4. 出示课题:

师:对,是叫泉水。来让我们一齐和泉水姑娘打声招呼吧。(齐读课题)刚才我们看到的景色很美,可泉水的品质要比景色美上很多倍呢,不信就和老师一起来了解泉水吧。

二、配乐范读课文,感知朗读语气

师:首先老师来读课文,在老师读的过程中大家认真听,老师是用什么语气读的?

生交流:欢快。

师:对,泉水不停的流淌,是那样的快乐与幸福,所以要用欢快的语气来读。下面你们也来用欢快的语气美美读一读这篇课文,认识一下泉水姑娘。同时这篇课文中有几个生字宝宝要认识大家,去找到他们想办法记住他们。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师:课文读完了,找到那些生字宝宝了吗?来认识一下。

1.带拼音读。

2.去掉拼音读。

3.同桌间互相指读。

师:你们这么快就认识他们了,聪明的你们能说说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这么快记住他们的?

学生交流识字办法。

四、深入读文,感悟精神

1.自由读课文。

师:大家认识了生字宝宝们,它们现在已经又回到了课文中去了,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好吗?这回在读的过程中大家要找一找泉水姑娘从哪里来?最后又要流到哪里去了?(生答)

师: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泉水是从哪来的了吗?最后又流到哪儿去了呢?(生答)

2.指名读课文。

师:对,水流千遭归大海。泉水会汇成潺潺的小溪,小溪会流入滔滔的江河,江河最后都会奔入大浩瀚的大海。我们文中的泉水姑娘她从石缝中冲出来到最后她流入大海这个过程中,她都流到了哪?遇到了谁?都说了些什么?找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找到这几个问题的答案。

(学生开火车读,其他学生思考并回答。)

3.指导读泉水说的四句话。(课件出示)

师指导学生朗读句子。学生练习。

师引导集体读:你们读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师:泉水冲出了石缝,来到山腰的水池,看到了打水的小姑娘她说……

泉水继续向前流淌来到山间的平地,看到火红的杜鹃花在自己的怀里映出了美丽的身影她说……

当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园,看到大口喝水的果树她又说……

她穿过静静的山谷,看到画眉在尽情的歌唱,她最后说……

师:通过泉水的四句,孩子们你们知道泉水有什么特点了吗?

生:多,清,甜,声音美。(师板书)

师:泉水有这么多优点,可是她却毫无保留的让别人享受她的优点,你能说说她有什么精神吗?

生:无么奉献,乐于助人。(师板书)

4.分角色朗读。

五、拓展延伸

1.师:泉水无私的滋润着她所流过的每一寸土地,在她的滋润下花儿更红了,树儿更绿了,果儿更甜了。而因为她的无私我们也更喜欢她了。听!丁冬,丁冬……可爱的泉水还在流淌,她还会流到哪呢?还会遇到谁呢?想一想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口头补充句子。(课件出示)

泉水流到( ),他看见了( ),泉水说:“( )”

六、总结

泉水从冲出石缝的那一刻起就这样不停的流着,不停奉献着,一直到她流入大海。让我们记住她,向她学习,学习她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吧!

第二课时

一、复述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复习字词,指导书写。

1.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2.指导书写。

三、我会读。

出示课后“我会读”练习。同桌互读、指名读。

四、自编韵文,延伸拓展。

1.启发拓展。

(1)除了文中所提到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泉水的用途。

(2)学生讨论发言。

2.自编韵文。

(1)把你所说的内容编成像课文这样的句子,先自编,再小组交流。

(2)每组推荐一位,准备全班汇报。

3.小组推荐者全班汇报,点评、鼓励。

板书设计

泉水 甜 乐于助人

9、人教新课标第四册:画风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并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教学难点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 字卡,三个小朋友的头像,绘画用品,画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巧设悬念

1.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谜底:风)

2.录音机播放风的声音。

3.板书课题(“风”能听得见,感受得到,那它能画出来吗?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画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画像(标出姓名的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认一认,读一读,去掉音节读,开火车读,组词读字,认识其中的六个生字)

2.自由读文(把课文中不认识的字用笔圈一圈,借助拼音读准)

3.认读字词(师举卡片、指名读、组词读、齐读)

4.分自然段读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感悟,指导朗读

1.默读课文(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1)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画一画,读一读。(指导读: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

(2)闭上眼睛想一想,三个小朋友画的风都是什么样的?

(3)学生找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分角色朗读

(1)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读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小组推荐代表分角色朗读

(3)评议。

(4)范读(指导:“谁能画风?”要读出疑问的语所来。“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要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读。“我也会画风了。”“我还能画!”等句子要带着兴奋的心情,用自信、肯定的语气读。)

(5)积累词句(读你喜欢的语句)

(四)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1.你们喜欢课文中的三个孩子吗?为什么?

2.你们想画风吗?说一说怎么画?

3.小组合作画风,再写一写画的什么?

4.展示作品。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多,既读了课文,又学会了画风希望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一听。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识字写字。

1.自学生字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交流,识记字形(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2.检查自学情况

(1)师举卡片、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2)给字组词,用你喜欢的词说一句话。

3.指导书写

(1)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结构特点。

(2)找出难写的字(如:“艺”、“丝”,小组交流,写时应注意什么?师再指导:“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3)范写“艺”、“丝”。

(4)学生仿写一遍。

(5)让生打开书68页,把田字格中的生字各仿写2遍。

(6)交流评价。

(三)总结:通过学习你想告诉大家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