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鲸教学设计优质课一等奖

《鲸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鲸教学设计优质课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鲸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鲸教学设计优质课一等奖

1、鲸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鲸教学设计优质课一等奖

  鲸并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类, 鲸最后一次属于海洋的时候是鲸落。鲸落,而万物生。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鲸教案设计优秀教案2021,希望大家喜欢。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会读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并初步学会“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研读课文,领悟并练习运用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语言文字,认识鲸,喜爱鲸。养成爱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来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

  一天东海龙王突然心血来潮,想来个鱼类比赛,比一比哪种鱼最大 、最重?到了比赛的那一天许多鱼都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蟹将军的检查进入了赛场。鲸听到了这个消息,也想比赛拿大奖,当他正想进赛场时,被蟹将军挡在了门外,鲸当时非常气愤,但蟹将军说出了不准参加比赛的理由,鲸只好灰溜溜的离去了。 猜一猜:

  1、蟹将军说出了那些理由让鲸回去了? 2、在文中找一找,看看课文怎么解释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感知课题,学习“鲸”字。

  学生读课题,学习“鲸”字。(左边是一个“鱼”字旁,强调了它的形体特点:“像鱼”;而“京”,“北京”的这个“京”代表了它的发音。)

  类似的字:“鲤鱼”的“鲤”;鱿鱼的“鱿”;“鲈鱼”的“鲈”等等。

  2.扫除字词障碍。

  学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结合注音或者翻查字典。

  3.感知文章内容。

  1.再默读一遍课文,找不理解的地方,和同学们一起探讨。

  2.思考:这篇文章的基本构成,也就是说各个段落所写的哪些内容?请同桌两个人一起商议学习。

  请学生汇报课文都介绍了鲸的那些知识。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家集体补充,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板书。

  第一自然段:鲸的形体

  第二自然段:鲸的进化

  第三自然段:鲸的种类

  第四自然段:鲸的吃食

  第五自然段:鲸的呼吸

  第六自然段:鲸的睡觉

  第七自然段:鲸的生长

  边读边想,课文给我们介绍了鲸的那些知识?勾勾画画相关的语句。

  3.归纳小结

  “吃食”、“呼吸”“睡觉”这些可以归纳为鲸的“生活习性”,所以全文从鲸的“形体、进化、种类、生活习性、生长繁殖”等方面来介绍。

  (三)精读课文,深入赏析

  1.学习——鲸的形体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同学能准确的概括鲸的形体特征。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大。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一起走近这条庞然大物,看看它究竟有多大?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鲸的“大”这一特点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

  (学生读文,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了解特点、学习说明方法。

  课件出示:

  (1)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板书:作比较)

  (2)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板书:列数字)

  (3)“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着他的上颚;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板书:“举例子”)

  读这些句子,品一品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不仅通顺、流畅,而是要突出鲸的特点。

  2.全班交流——鲸的进化

  “鲸”的代言人一样,同桌两个人说一说。学生用第一人称发言。

  关键因素变化:时间的变化;生活地点的变化,外在形象的变化。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不仅要理解内容,而且能够利用我们学到的这些知识跟别人进行交流。有一天,如果你走到鲸的博物馆的时候,相信你也变成了一个小小科学家。

  五、小结作业

  师:的确,鲸是美丽的,各位小海洋生物学家们,让我们用自己的无穷知识去了解鲸,用自己善良的心灵去关爱。

  课后作业:搜集关于鲸的其他知识,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

  鲸

  形体

  进化

  种类

  习性

  生长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鲸教案设计优秀教案2021,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语文知识,请关注我们吧。

2、鲸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鲸教学设计优质课

  鲸并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类, 鲸最后一次属于海洋的时候是鲸落。鲸落,而万物生。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鲸教案设计优秀教案2021,希望大家喜欢。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会读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并初步学会“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研读课文,领悟并练习运用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语言文字,认识鲸,喜爱鲸。养成爱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来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

  一天东海龙王突然心血来潮,想来个鱼类比赛,比一比哪种鱼最大 、最重?到了比赛的那一天许多鱼都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蟹将军的检查进入了赛场。鲸听到了这个消息,也想比赛拿大奖,当他正想进赛场时,被蟹将军挡在了门外,鲸当时非常气愤,但蟹将军说出了不准参加比赛的理由,鲸只好灰溜溜的离去了。 猜一猜:

  1、蟹将军说出了那些理由让鲸回去了? 2、在文中找一找,看看课文怎么解释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感知课题,学习“鲸”字。

  学生读课题,学习“鲸”字。(左边是一个“鱼”字旁,强调了它的形体特点:“像鱼”;而“京”,“北京”的这个“京”代表了它的发音。)

  类似的字:“鲤鱼”的“鲤”;鱿鱼的“鱿”;“鲈鱼”的“鲈”等等。

  2.扫除字词障碍。

  学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结合注音或者翻查字典。

  3.感知文章内容。

  1.再默读一遍课文,找不理解的地方,和同学们一起探讨。

  2.思考:这篇文章的基本构成,也就是说各个段落所写的哪些内容?请同桌两个人一起商议学习。

  请学生汇报课文都介绍了鲸的那些知识。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家集体补充,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板书。

  第一自然段:鲸的形体

  第二自然段:鲸的进化

  第三自然段:鲸的种类

  第四自然段:鲸的吃食

  第五自然段:鲸的呼吸

  第六自然段:鲸的睡觉

  第七自然段:鲸的生长

  边读边想,课文给我们介绍了鲸的那些知识?勾勾画画相关的语句。

  3.归纳小结

  “吃食”、“呼吸”“睡觉”这些可以归纳为鲸的“生活习性”,所以全文从鲸的“形体、进化、种类、生活习性、生长繁殖”等方面来介绍。

  (三)精读课文,深入赏析

  1.学习——鲸的形体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同学能准确的概括鲸的形体特征。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大。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一起走近这条庞然大物,看看它究竟有多大?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鲸的“大”这一特点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

  (学生读文,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了解特点、学习说明方法。

  课件出示:

  (1)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板书:作比较)

  (2)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板书:列数字)

  (3)“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着他的上颚;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板书:“举例子”)

  读这些句子,品一品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不仅通顺、流畅,而是要突出鲸的特点。

  2.全班交流——鲸的进化

  “鲸”的代言人一样,同桌两个人说一说。学生用第一人称发言。

  关键因素变化:时间的变化;生活地点的变化,外在形象的变化。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不仅要理解内容,而且能够利用我们学到的这些知识跟别人进行交流。有一天,如果你走到鲸的博物馆的时候,相信你也变成了一个小小科学家。

  五、小结作业

  师:的确,鲸是美丽的,各位小海洋生物学家们,让我们用自己的无穷知识去了解鲸,用自己善良的心灵去关爱。

  课后作业:搜集关于鲸的其他知识,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

  鲸

  形体

  进化

  种类

  习性

  生长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鲸教案设计优秀教案2021,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语文知识,请关注我们吧。

3、鲸说课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鲸》说课设计

作者:田春光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88

一、教材简析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作通俗的说明。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选编本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鲸》是第七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与其它三篇课文是全册中唯一的一组说明文。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重点训练了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和“朗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本课在读写方面将承担双重任务,即:重点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想,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同时继续训练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二、学情分析

本文文字浅显,条理清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乐读易懂。除鲸的进化过程这一内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外,其他内容均可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但根据以往学习说明性文章的经验来盾,学生只对被说明的事物本身感兴趣,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即表达方法的深层次探究,缺乏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欲望。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对于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学生已在《新型玻璃》《太阳》等说明性文章的学习中有所了解,但只是一种概念化的感知。能真正体会到文章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还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大部分学生对“鲸”这种动物很陌生,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制订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鲸的一些知识。

能力目标:

1、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读中体会作者介绍鲸的说明方法。

2、结合实践活动进行交际训练,发展语言表达及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拓展科学知识的意识及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鲸的一些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教学难点: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四、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语言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真正的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

五、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观察导入

由于大部分没有见过鲸,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有必要借助多媒体展示鲸的画面,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鲸的表象,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教学伊始,我用设疑激趣法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出示课件1:显示蓝色大海)美吗?(生答)的确,就在这美丽的蓝色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底动物。其中有一种动物号称‘海中之王’,它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大得多。你们想去看看吗?”接着播放课件2,展示鲸在大海中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这是什么动物?与别的动物相比有什么不同或相同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学习资源,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鲸的图片、文字资料相互交流对鲸的认识。教师相机鼓励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会观察,而且能通过多种途径调查了解。关于鲸的知识非常丰富,你们想继续研究它吗?”这样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顺势揭题质疑:“今天咱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写鲸的文章(板书课题),你想从这篇文章中了解些什么呢?”学生质疑后,教师将问题分类处理,筛选归纳为两上主要问题:

1、鲸有什么特点?

2、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鲸?这两个问题综合、集中、覆盖面大,便于教师组织指导学生研读课文。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课件演示和教师谈话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时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渲染烘托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随后,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在学生充分自读后,先在小组内检查读书情况,再组织全班交流对课文的了解。

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初读后,基本能抓住叙述要求,初步了解鲸的特点及生活习性。但这种了解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并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这里应安排学生质疑的环节,让学生提出初读遇到的疑难问题,如:“哺乳动物”“胎生”等词语是什么意思?鲸的样子很像鱼,可它为什么不属于鱼类?……教师可结合学生质疑情况,补充设疑:课文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并以此为凭带,引发学生深入研究的兴趣。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文第一自然段在表达上很有特点,可作为精读品味的突破口。教学时,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进行,先教给学生学习品味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选学其它几个自然段。

(一)品评词句,感悟“大”

第一自然段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多种说明方法,集中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大”。教学中,紧扣“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介绍鲸大的段落,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说明鲸大的方法,想象鲸的画面,逐步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评理解,体会鲸的特点及作者说明方法,教学时可结合学生反馈情况作如下体会:

课件出示:

句1: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师质疑:课文介绍鲸,为什么还有写象呢?引导学生集体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这样便于读者理解、接受新事物,从而认识比较说明法。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找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说明方法,自己体会体会)

句2: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学生对列举数字的说明方法已有概念化的认识。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说明。而真正得从句中体会到这种表达方式的准确性。对部分学生而言,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故意将句中的具体数字改成“很重”、“很长”等模糊概念,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

句3:它要是张大嘴,人站在它嘴上,举起手来还摸档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教师设问:“去掉带点的词,可以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比较,从而感悟鲸的特点,体会举例说明法及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二)自由选读,感悟特点

课文的2-7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鲸的进化过程、分类、吃食、呼吸、睡觉及生长的特点,呈并列关系。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由选读,自主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可采用角色表演的形式交流合作,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分别以特有的形式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当朗诵家的读出鲸的特点,当小画家的画出鲸的特点,当表演家的演示出鲸的特点。然后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汇报,教师和其他学生当评委,与汇报同学进行自由交流。

教师针对汇报情况,以学路带教路,扣住重点词句适时、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细读探究,进一步体会鲸的特点及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师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点拨:

1、鲸的进化过程———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可结合学生汇报。利用课件,形象演示鲸的进化过程,再让学生图文结合,对照理解。还可利用学生在自然课上学习到的有关知识及课外阅读所获得的知识,让学生谈谈对哺乳动物的认识,抓住其他哺乳动物的主要特点并与鲸的特点对照,说明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2、体会作者准确用词——当学生汇报鲸的吃食特点这一段时,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填空题”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填空,再自读想象鲸吃食的情景,然后模拟表演,学生对照课文叙述评议,体会作者准确用词。

3、体会分类、比喻、图文结合等多种说明方法——当学生汇报“鲸的呼吸”特点这一段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文中插图或学生绘图,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与图画相应的文字描述,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多种说明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在充分民主、轻松愉悦、乐于探究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而且在课堂中构建了“生生合作”、“生师合作”等多种形式交互进行的主体型的交流网络。

四、综合训练,内化语言。

语文教学要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必须使学生成为“语言的富翁”。因此,语文课必须重视范文语言的感悟、积累和内化。经过前三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对鲸的特点及文章表达方法已有了清晰的了解,理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安排以复述为主的主语实践活动“听故事,想象演说”和“读启事,招聘导游”,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语文学习规律,为学生提供了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实践机会,通过角色扮演,能潜移默化地将书中的语言内化为个体语言,从而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具体是这样操作的:

(一)听故事,想象演说

教师谈话:同学们,刚才咱们经历了一番紧张而又愉快的学习历程,现在咱们听听故事,放松一下。播放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是: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当鲸到达赛场大门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和虾将军发生争吵,虾将军说出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就游回去了。听完故事后,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虾冠军究竟对鲸讲了些什么?”想象并表演鲸与虾将军争吵的场面。这一活动促使学生再次接近文本,将上一环节的无序交流进行有序整理,为下面的“招聘导游设计解说词”作好准备。

(二)读启事,招聘导游

首先谈话激趣:同学们,老师昨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启事”,觉得挺适合你们的,便把它下载了下来,你们想读读吗?教师相机出示“招聘启事”,学生竟相阅读,跃跃欲试。教师趁热打铁,播放音乐,渲染气氛,置学生于活动情境之中。让他们自由设计解说形式及解说词,而后组织学生汇报解说,其他学生和老师分别以评委或游客的身份与“小导游”现场交流、评议。

“招聘小导游”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参与者不仅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要求,也提出了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既训练了语言,又渗透了思想教育,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总结评价

适当、适度的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措施。教学中,除了伴随着学生读书、交流活动中的师评、生生互评外,在结束课文时,我又安排一个单独的评价环节“评评这节课上自己表现得怎样,听听他人的评价”,引导学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多维评价。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贯彻了《语文课标》在评价建议中“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一理念,而且使学生在多元评价中,逐步学会听取,学会发现,学会赞赏,并在相互赞赏中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2、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上一环节中“招聘小导游”活动的设计正体现了《语文课标》的这一精神,而且着眼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同时《课标》提出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既注重学习内容的开放,又注意探索学习活动时空的开放。我认为“招聘小导游”这一交际训练,不应受课堂限制,因教学活动结束而告终,完全可以单独用一节的时间来完成。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课堂上,我们从课文中了解了鲸的一些知识,其实课本以外还有更丰富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撷取。同学们,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小导游招聘活动并没有因此而终,咱们下节课将继续设擂选优。因此,我希望你们课下能像刚才一样主动热情地去探究,去发现,或进图书馆,或上网查查找资料,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解说词。同学们,能做到吗?”这样结束课文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资料提供者:

4、《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生平日分析:

学生平日广泛的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也时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鲸的画面,所以学生一定会对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鲸的更多知识。

二、 设计理念:

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采用读书自悟,讨论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感知鲸的几方面的特点

3、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鲸”教师告诉学生本课学习内容为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鲸鱼”

2、学生反驳教师“鲸是鱼类”这一观点。

3、学生汇报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并说明资料来源。

(这样设计是教师故意给出错误的信息,这样可以马上调动学生已有的常识性的信息,加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鲸的资料,使学生急于表现交流,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出声读文,读后画出生字新词。

2、读后组内交流自学字词情况。

3、全班交流本文介绍了关了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这样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字词)

三、鲸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都有哪些特点?再读课文了解。

(这样设计整体把握事物的特点,培养了概括能力,为学习下文打下了铺垫)

四、课堂练习:

1、选择正确读音

上腭( e e ) 哺乳(ru lu ) 捕获(bu pu ) 立即(ji ji )

2、形近字组词:

鲸( )肢( ) 滤( )肺( )

鱼( )枝( ) 虑( )柿(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因为鲸是用 呼吸的,又因为鲸是 ,所以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属于 。

(2)文章分别以鲸的 、 、 、 这几方面具体介绍鲸的生活习性的。

(这样设计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生字词,了解了鲸的几方面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本文介绍关于鲸的哪些方面的特点?

2、故事法导入:在大海里生存着很多种鱼类,有一天,虾将军为它们举行一次比赛活动,看谁最重。消息传下后,鲸也想溜进来拿大奖,它正准备入场,被虾将军拉往和它发生了争吵……

(这样设计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为下文作铺垫,使课堂教学活泼、生动)

二、鲸和虾将军会找哪些理由作为自己的论据?充分读课文,边读边体会鲸的特点,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特点进行专门的学习,并交流学习所得。

(这样设计,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知)

三、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自己所学内容,在交流讨论中学习课文。

第1段:

1、引导学生从鲸的特点是什么和作者怎样来写两方面汇报。

2、如果鲸自己体形大,休重重作为论据和虾将军争吵,想一想鲸会怎么说?请同学表演出来。

(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教师只是巧妙地点拔。而角色转换练习的设计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第2段:

1、学生继续汇报自己所学。

2、如果虾将军把这段的内容作为自己的论据反驳鲸,那么他会怎样说?请同学们继续表演。

第3—7段:

引导学生继续按学习第1段的方法汇报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汇报总结板书。如:可以把鲸的种类、吃食、呼吸、睡觉等归纳到一起列提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鲸的各方面特点写的这么清楚,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这样教学既能放得开,又帮助学生总结一定的学习法,写作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

四、总结全文

1、回忆课前的小故事,运用本课所学关于鲸的知识,通过想象把故事表演完整。

(这样设计再次回归到贯穿全课的小故事并把课文的内容巧妙地揉合到故事情节展开中,使学生的积极性达到顶点,同时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再创作)

2、总结一课自己的收获。

五、课堂练习:

根据你收集的鲸的资料,选择感兴趣的某一点,以“鲸的自述”为题进行口语交际。

(这样设计练习,不仅要巩固一堂课的知识,更要为学生的延伸性学习提供一个思路,创设一个空间,这样设计作业,才能使学生增长更多的知识。)

板书:

1、外形: 大 列数字

2、是哺乳动物: 胎生 做比较

3、种类:

(1)须鲸

(2)齿鲸 说明方法: 举例子

4、吃食: 虾小鱼 大鱼 海兽 打比方

5、呼吸: 垂直 倾斜 分类别

6、睡觉:

资料提供者:

5、《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五、重力势能
教材:《全日制高级中学物理试验修订本》第章第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重力热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4、了解弹性势能。
能力目标 1、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2、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形象。
德育目标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分析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铁球(大小、质量均不同的两个)、透明玻璃容器、沙子、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步 骤
导入新课 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时,可以把水泥打进地里,为什么?
学生:因为重锤具有重力势能。
教师那么什么是重力势能?
学生: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演示实验:
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内装上沙子。
实验一:用一个铁球从不同高度释放,观察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
实验二:用大小不同的两铁球从同一高度释放,观察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
学生回答观察的现象:
在实验一中,铁球的释放高度越大,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越大。
在实验二中,质量大的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越大。
教师:通过上述演示,我们可以定性得到:重力势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高度都有关系,且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引入:那么,怎样定时地表示重力势能呢?
板书课题:重力势能
新课教学 (一)重力势能:
1、教师举例:
把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在它上升和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分别做什么功?重力势能如何变化?
学生:上升过程中,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做负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大。
下落过程中,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教师:我们前边学过了功和能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的能量就将变化多少,那么同学们认为重力所做的功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变化。
2、上边我们定性分析了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下边我们再来分析一个例子:

6、《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培养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能力目标

⑴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⑵学习用列举数字、举例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学习“垂直、捕获、宽敞、倾斜、适应、比较、胎生、哺乳动物”等词。

二、教学重点

学习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四、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中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和虾将军发生了争吵,虾将军说出了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就游回去了。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吗?相信学完了《鲸》这篇课文,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交流有关“鲸”的资料。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途径查阅有关“鲸”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告诉大家?(出示课件后,生生交流)

(三)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是怎样介绍鲸的,你们想知道吗?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朗读课文。老师给大家提几点读书的建议:

课件出示要求:

⑴把生字的字音读准。

⑵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⑶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⑷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

(学生自读自悟,分组学习)

(四)学习第1自然段

读了课文,你们说鲸大吗?那么鲸到底有多大呢?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课文吧。

1、速读第1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

2、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⑴和大象比,比大象大得多。(出示课件:与大象比较)

⑵大的有16万公斤重,小的有2000公斤重。(出示课件)

大的有16万公斤重,小的有2000公斤重。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是太大了!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3、指读有表示鲸很大数字的句子。然后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指读。(一头4万多公斤重的鲸,17米长,一条舌头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出示课件)

4、你还能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

⑴举起手摸不到上腭。⑵四人在嘴里看书,很宽敞。(出示课件)

5、鲸真的很大!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五)学习第2自然段

师:鲸生活在海洋里,长得又像鱼,许多人都叫它鲸鱼。它是属于鱼类吗?

1、自由读第2自然段,画出写鲸是怎样进化的语句。

2、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3、指名汇报,你是从哪儿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出示课件帮助体会)

(六)学习第3自然段

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鲸分为两类: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七)学习第4——7自然段

师: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

1、默读第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吃食、呼吸、睡觉、生长)

2、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读一读,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3、鲸在睡觉和生长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哪位同学愿意把你读文后的体会说给大家听听?(请生回答)

(八)创设情境,理解重点,学习写作方法。

1、学完了课文,我们已经详细了解了鲸各方面的特点,收获实在不小。回头再想想刚才老师讲的那个故事,谁能说说虾将军不让鲸参加比赛的原因是什么吗?

2、作者为了让我们能详细地了解鲸的特点,在介绍鲸时采用了不少方法。你能说说哪些写作方法值得你学习吗?(生谈体会)

(九)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的介绍,画出鲸呼吸和睡觉时的样子。

2、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22鲸

形态:大重长

哺乳动物:形状像鱼

特须鲸

种类

点齿鲸

吃食

生活习性呼吸

睡觉

7、《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2

2、《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将事物写具体”的方法,并领会“用具体数字”和“相比较”的方法去说明事物特点的好处。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难点: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问激趣,引入新课。

1、投影图片,齐读课题。

2、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谜。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让学生看插图,问:你觉得它的体形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用笔画下来。

(2)出示句子

最大的鲸有重,最小的也有。我国捕获过一头鲸一条舌头就有大肥猪那么重。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用“举数字”和“相比较”的方法来说明鲸的大的好处。

(3)学生朗读以上的句子。

(4)小结。

作者抓住鲸“非常大”这个特点,运用了举数字、做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具体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学习第二段

(1)设问:大家看,鲸的身体十分像鱼,又在海洋里生活,那它为什么不叫“鲸鱼”呢?

(2)学生默读第二段,思考上述问题。

(3)指名回答。

(4)鲸是鱼类还是哺乳动物,它为什么会在海洋里生活?

告诉学生什么叫哺乳动物,并举例说明

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

(出示句子二)

在,鲸的祖先生活在。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里。又经过了,鲸适应了的生活。

学生填空。抓住“很远的古代”、“经过很长的年代”、“渐渐”等词语,让学生看出鲸进化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5)齐读句子。

(6)学生练习复述“鲸的进化过程”。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4、指导朗读。

二、作业

1、写课文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齐读课题。

二、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鲸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你能告诉大家鲸可以分哪两类吗?(须鲸、齿鲸)

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四——七自然段

1、出示学习要求:认真读课文,想想作者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他是怎样介绍的?

2、学生自学。

3、汇报交流:哪组先来说,你们一组都读懂了哪部分的内容。

吃食

(1)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从中你体会到鲸吃食有什么特点?(食量大)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分男女生读课文。

呼吸

(1)鲸呼吸时有什么特点?(用肺,喷水柱)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形状也不一样

(3)画一画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出示学生的画,判断说明原因,用上“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4)师引读。

睡觉

(1)鲸睡觉时是什么样子的?(聚、头朝里、围成一个圈)

(2)对鲸睡觉的样子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读。

生长

(1)通过这一段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齐读课文。

(二)学习进化过程

你们知道吗?很早以前鲸并不是这样的?(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陆地——浅海——海洋)

鲸的进化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指导朗读。

默读全文:说说为什么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四、片段练习

1、通过课文,我们了解了鲸的体形、进化、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课前大家也收集了不少知识,如果你是鲸,最想告诉大家哪些方面的知识?请写下来。

投影出示:

鲸的自述

大家好,我叫鲸,来自大海深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你所收集的资料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介绍,注意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将特点介绍具体,详细。)

2、学生练笔。

3、出示学生作品,集体评讲。

五、作业

1、《同步》22课练习。

2、

板书设计

2

2、鲸

体形特点:像鱼、大、长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须鲸

种类

鲸齿鲸

吃食

生活 呼吸 肺

习性 睡觉 哺乳动物

生长 胎生 哺乳

资料提供者:pang

8、《鲸》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总复习之字词篇(附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第一单元

1、妖ráo( ) 2、风sāo( ) 3、红zhuāng( )素guǒ( )4、一代天jiāo( ) 5、成吉思汗( ) 6、稍逊( ) 7、田pǔ( ) 8、xuān( )rǎng( ) 9、qiǎng( )bǎo( ) 10、喑( )哑 11、润如油gāo( ) 12、禁gù( ) 13、留滞( ) 14、静mì( ) 15、chōng( )jǐng( ) 16、jié( )难 17、颤( )抖 18、jiāng( )硬 19、qī( )息 20、荡yàng( )

答案:

1、妖娆 2、风骚 3、红装素裹 4、一代天骄 5、hán 6、xùn 7、田圃8、喧嚷 9、襁褓 10、yīn 11、润如油膏 12、禁锢 13、zhì 14、静谧15、憧憬 16、劫难 17、chàn 18、僵硬 19、栖息 20、荡漾

第二单元

21、旁wù( ) 22、zhēng( )引 23、xiè( )dú( ) 24、断zhāng( )取义 25、言行相gù( ) 26、强guō( )不舍27、pián( )进 28、教huì( ) 29、yǔn( )落 30、灵jiù( ) 31、ruì( )智 32、líng( )驾 33、mí( )留之际 34、mèi( )上欺下 35、jiān( )而有之 36、凭( )吊 37、lí( )民百姓 38、诅( )咒 39、kè( )尽职守 40、恼( )羞成怒 41、扶yè( ) 42、重dǎo( )覆zhé( )43、孤军fèn( )战 44、深suì( ) 45、yùn( )含 46、污miè( ) 47、浩hàn( )无际 48、曙( )光 49、怜mǐn( ) 50、sù( )然起敬 51、shì( )dú( )之情 52、yú( )词 53、kuò( )然无累 54、tì( )sì( )横流 55、yōng( )lù( )56、自zhī( )之明 57、气吞斗( )牛 58、tǎn( )tè( )59、繁yǎn( ) 60、抽yē( ) 61、刹( )那间 62、麦suì( )63、化为wū( )有 64、一póu( )黄土 65、无与lún( )比 66、怒不可è( ) 67、zhù( )立

21、旁骛22、征引 23、亵渎 24、断章取义 25、言行相顾 26、强聒不舍 27、骈进28、教诲 29、陨落 30、灵柩 31、睿智 32、凌驾 33、弥留之际 34、媚上欺下 35、兼而有之 36、pínɡ 37、黎民百姓 38、zǔ 39、恪尽职守40、nǎo 41、掖 42、重蹈覆辙 43、孤军奋战 44、深邃 45、蕴含

46、污蔑 47、浩瀚无际 48、shǔ 49、怜悯 50、肃然起敬 51、舐犊之情52、谀词 53、廓然无累 54、涕泗横流 55、庸碌 56、自知之明 57、dǒu58、忐忑 59、繁衍 60、抽噎 61、chà 62、麦穗 63、化为乌有 64、一抔黄土 65、无与伦比 66、怒不可遏 67、伫立

第三单元

68、阴huì( ) 69、xiāo( )索 70、jì( )sì( )71、小zhān( )帽72、bì( )谷 73、huān( )猪 74、quán( )骨 75、bì( )间 76、è( )然 77、鄙yí( ) 78、chī( )笑 79、sè( )索 80、深dài( ) 81、wǎnɡ( )然 82、zì( )suī( ) 83、liáo( )逗 84、胆qiè( ) 85、xiē( )斯底里 86、撅( )断87、旧chá( )儿 88、chuō( )破 89、mì( )食 90、xī( )闹91、qū( )除 92、jié( )jū( ) 93、栈( )桥 94、与日jù( )增 95、牡lì( ) 96、qiào( )开 97、lán( )lǚ( ) 98、阔chuò( ) 99、shà( )白 100、chà( )异 101、呵( )斥102、棱( )角 103、xī( )sū( ) 104、沙yǎ( ) 105、纸niǎn( )子 106、发jiǒnɡ( ) 107、dū( )nɑnɡ( )

68、阴晦 69、萧索70、祭祀 71、小毡帽 72、秕谷 73、獾猪 74、颧骨 75、髀间 76、愕然

77、鄙夷 78、嗤笑 79、瑟索 80、深黛 81、惘然 82、恣雎 83、撩逗84、胆怯 85、歇斯底里 86、juē 87、旧茬儿 88、戳破 89、觅食 90、嬉闹 91、qū 92、拮据 93、zhàn 94、与日俱增 95、牡蛎 96、撬开97、褴褛 98、阔绰 99、煞白 100、诧异 101、hē 102、lénɡ 103、窸窣

104、沙哑 105、纸捻子 106、发窘 107、嘟囔

第四单元

108、机械( ) 109、jí( )取 110、根深dì( )固 111、持之以héng( ) 112、zīzī( )( ) 不倦 113、锲( )而不舍 114、不言而yù( )115、轻而yì( )举 116、格物zhì( )zhī( ) 117、qí( )家118、xiū( )身 119、chénɡ( )意 120、pánɡ( )huánɡ( )121、zhào( )事 122、一fān( )风顺 123、xiù( )手旁观 124、yí( )情 125、zǎo( )饰 126、jiǎo( )揉造作 127、狡xiá( ) 128、jié( )难 129、咀嚼( ) 130、味同嚼( )蜡 131、蒸liú( ) 132、zhì( )碍 133、吹毛求cī( ) 134、chǎn( )明 135、要jué( ) 136、不求shèn( )解 137、狂wànɡ( )自大 138、因小shī( )大 139、huò( )然ɡuàn( )通 140、开juàn( )有益 141、咬文jiáo ( )字 142、lún( )理 143、寻章zhāi( )句 144、地大物bó( ) 145、j?( )梁 146、kuānɡ( )骗 147、前pū( )后继 148、怀古伤jīn( ) 149、wèi( )民请命 150、xuán( )虚之至

108、xiè 109、汲 110、蒂111、恒 112、孜孜 113、qiè 114、喻 115、易 116、致知 117、齐

118、修 119、诚 120、彷徨 121、肇 122、帆 123、袖 124、怡 125、藻126、矫 127黠 128、诘 129、jué 130、jiáo 131、馏 132、滞 133、疵134、阐 135、诀 136、甚 137、妄 138、失 139、豁 贯 140、卷 141、嚼142、伦 143、摘 144、博 145、脊 146、诓 147、仆 148、今 149、为150、玄

第五单元

151、水浒( )152、嗔( )怒 153、gān( )gà( ) 154、朴( )刀 155、恁( )地 156、别( )拗( ) 157、怨怅( )158、省( )得 159、晌( )午 160、qí( )qū( ) 161、怄( )气162、兀( )自 163、逞( )辩 164、剜( )口 165、ɡān( )xì( )166、吹xū( ) 167、nuònuò( )( )连声 168、忒( )169、晁( )盖170、面面厮qù( ) 171、ɡuō( )噪 172、duān ( )的 173、xún( )思174、ɡòu( )当 175、鸡肋( ) 176、páo( )官 177、食讫( ) 178、shì( )才放kuàng( ) 179、麾( )军 180、zèn( )害181、绰( )刀 182、yáng( )装 183、禀( )请 184、大lù( ) 185、沉yín( ) 186、bān( )师 187、对答如liú( ) 188、huò( )乱189、带挈( ) 190、醺( ) 191、相( )公 192、tiǎn( )着193、星宿( ) 194、斋( )公 195、拙( )病 196、桑zǐ( )197、jiǎo( )幸 198、xuān( )chǎng( ) 199、dìng( )子200、攥( ) 201、不xǐng( )人事 202、讳( ) 203、绾( )204、啐( ) 205、商zhuó( ) 206、wéi wéi( )( )连声 207、倒( )运 208、shě( )与 209、yānɡ( )及 210、管dài( ) 211、xù( )功 212、相yǔ( ) 213、nì( )烦 214、挖心sōu( )胆 215、精血chéng( )聚 216、kuī( )望 217、胡诌( ) 218、模( )样219、guān( )寡孤独 220、cù( )拥 221、拈( )弓搭箭 222、作yī( )

151、hǔ 152、chēn 153、尴尬 154、pō 155、nèn 156、biè niù 157、chànɡ158、xǐnɡ 159、shǎnɡ 160、崎岖 161、òu 162、wù dì 163、chěnɡ 164、wān 165、干系 166、嘘 167、喏喏 168、tuī╱tēi 169、cháo 170、觑171、聒 172、端 173、寻 174、勾 175、lèi 176、庖 177、qì 178、恃 旷 179、huī 180、谮 181、chāo 182、佯 183、bǐnɡ 184、麓 185、吟 186、班 187、流 188、惑 189、qiè 190、xūn 191、xiànɡ 192、腆 193、xiù 194、zhāi 195、zhuō 196、梓 197、侥 198、轩敞 199、锭 200、zuàn 201、省 202、huì 203、wǎn 204、cuì 205、酌 206、唯唯 207、dǎo 208、舍 209、央 210、待 211、叙 212、与 213、腻 214、搜 215、诚 216、窥 217、zōu 218、mú 219、鳏 220、簇 221、niān 222、揖

9、《鲸》第二课时教学评析教案教学设计

执教人:吴兆晖

评析人:唐金贵

教学准备:

指3——5名学生在上课前讲故事。

点评:课前让学生自由讲故事,巧妙地创设了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化解了学生紧张的心理,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课堂上轻松学习作了辅垫。

一、故事诱导,赏中入境

1、播放录音,生听故事。

2、生听后根据故事质疑。

3、根据学生质疑情况,教师归纳为学习目标。

点评:以童话故事开课,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继而在故事中巧设悬念,诱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使他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想象表演,趣中释疑

1、生自由读课文

2、

5、7自然段,思考:虾将军会对鲸讲些什么道理?

2、同桌合作,想象表演鲸和虾将军争吵的场面。

3、指2——3桌同学配合表演,师生评议,评选出最佳搭当。

4、生快速浏览课文

2、

5、7自然段,用线画出最能说明“鲸不属于鱼类”的语句。

5、指名读所画语句,师生评议。

6、全班齐读画线部分,加深理解与记忆。

点评:教师采用“角色表演”、“评选最佳搭当”等形式,使学生感到趣味盎然,同时,采用角色表演换位思考的方式,更便于学生理解。

三、自我介绍,乐中求知。

1、指名读

3、4自然段,其余边听边画出文中描述鲸的种类及其主要特点的语句。

2、轻声读第4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那种鲸,向大家作自我介绍。

3、指3名同学上台“自我介绍”。

4、师生围绕“自我介绍”内容及方法进行评议,渗透基本的说明方法。

点评:教师抓住学生爱表现的心理特征,让学生“自我介绍”,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练说的机会。

四、想象作画,动中领悟

1、小组齐读第5自然段,边听边想:怎样判断鲸的种类?

2、出示书中插图,指名判断鲸的种类并说明理由。

3、根据文中叙述,在插图上添画齿鲸的水柱。

4、生自由读第6自然段,读懂后用笔画出鲸睡觉时的样子。

5、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议。

点评:针对浅显易懂的文字,教师舍弃繁琐的讲读,放手让学生自由读书,并根据文中叙述想象作画,以画促读,以读促思,让学生在动手绘画中求得理解,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

六、拓展延伸,练中创新

1、快速浏览全文,准备做小导游向大家介绍鲸的有关知识。

2、推荐“导游先生”、“导游小组”各一名上台为大家介绍。

3、小练笔:围绕“虾将军与鲸”的争吵,编一则童话小故事。

点评:教师别出心裁设计“争当小导游”活动,再次把这节课推向高潮,使学生倍感新奇,信心剧增;此外,课后安排“编写童话故事”的小练笔,为学生拓展了一个自由想象、自由创造的思维空间,体现了读写结合,具有创新意识。

总评:

1、顺应儿童心理,设计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师紧紧抓住学生爱表现自我、争强好胜等心理特征,采取“形象表演”、“自我介绍”、“想象作画”的方法,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2、“乐”字贯穿教学始终。从开课讲故事,到结束编写童话故事,教师紧扣“趣”字不放手,变换多种形式,使学生始终有一种新鲜感、快乐感,把快乐真正带进课堂。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上,教师有意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练说、练画、练写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说、画、写的过程中自由想象、自由创造,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资料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