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一等奖》属于教案一等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欢迎参考。
1、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能预测各种物质相互混合的结果。
2、能设计2种以上除水垢的方法。
3、能通过实验观察洗涤剂是怎样发挥去污作用的。
4、能准确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某些物体混合后的变化是不可逆的,这种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教学准备:
小苏打、醋、食油、水、洗涤剂、水泥、玻璃棒、烧杯、记录表、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有水垢的水壶、粘有油渍的容器、彩纸、彩色笔。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物体混合后,还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吗?(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混合后的变化。
(1)师:如果将醋与小苏打混合后会出现什么现象?食油、水与洗涤剂混合后会出现什么现象?水泥与水混合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2)学生汇报猜想。
(3)学生实验,教师提示学生要明确分工。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5)讨论:三个杯中的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6)师:试一试再将这些物质分离,让它们恢复到混合前的状态。
(7)学生设计方案验证上述猜想。
(8)教师小结:混合后不容易分离,而且很难恢复成原状的变化,是不可逆的过程。
(9)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变化是不可逆的?
2、除水垢。
(1)师:用来烧水的铁壶或铝壶内,常常会生成一层厚厚的、比较坚硬的淡黄色的物质——水垢。你能用几种方法除去壶中的水垢?
(2)学生设计除垢方案。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除垢方案,比一比谁的除垢方法多而独特,并且无污染。
(4)在家长的指导下根据除垢方案,采用多种方法除去壶中的水垢,比较其效果,注意观察除垢时的变化情况。
(5)下节课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各自的除水垢效果,并进行评价。
3、洗涤剂。
(1)师:课前老师布置了搜集各种洗涤剂及其产品说明书,了解了各种洗涤剂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用他们进行除污实验。
(2)学生实验,比较各种洗涤剂的去污效果。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描述在去污过程中洗涤剂和污物发生的变化。
(4)师:大量使用洗涤剂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什么影响?如何减少不利的影响?
(5)学生汇报。
(6)师:洗涤剂在去污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我们来阅读一下科学在线,了解洗衣粉对水域的污染。
(7)学生阅读。
(8)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可逆的变化过程给人们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好处以及影响或破坏?
(9)学生汇报。
(10)教师小结: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做个环保小卫士。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2)学生汇报。
(3)师:那我们就来为环保贡献一份力量,画一幅“减少洗涤剂污染,保护环境”的宣传画。
(4)学生设计,绘画。(可采用手画,电脑设计)
(5)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6)展示学生宣传画,并进行评价。
(三)巩固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19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混合 不易 分离 (不可逆)
教学反思:
2、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能预测各种物质相互混合的结果。
2、能设计2种以上除水垢的方法。
3、能通过实验观察洗涤剂是怎样发挥去污作用的。
4、能准确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某些物体混合后的变化是不可逆的,这种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教学准备:
小苏打、醋、食油、水、洗涤剂、水泥、玻璃棒、烧杯、记录表、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有水垢的水壶、粘有油渍的容器、彩纸、彩色笔。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物体混合后,还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吗?(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混合后的变化。
(1)师:如果将醋与小苏打混合后会出现什么现象?食油、水与洗涤剂混合后会出现什么现象?水泥与水混合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2)学生汇报猜想。
(3)学生实验,教师提示学生要明确分工。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5)讨论:三个杯中的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6)师:试一试再将这些物质分离,让它们恢复到混合前的状态。
(7)学生设计方案验证上述猜想。
(8)教师小结:混合后不容易分离,而且很难恢复成原状的变化,是不可逆的过程。
(9)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变化是不可逆的?
2、除水垢。
(1)师:用来烧水的铁壶或铝壶内,常常会生成一层厚厚的、比较坚硬的淡黄色的物质——水垢。你能用几种方法除去壶中的水垢?
(2)学生设计除垢方案。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除垢方案,比一比谁的除垢方法多而独特,并且无污染。
(4)在家长的指导下根据除垢方案,采用多种方法除去壶中的水垢,比较其效果,注意观察除垢时的变化情况。
(5)下节课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各自的除水垢效果,并进行评价。
3、洗涤剂。
(1)师:课前老师布置了搜集各种洗涤剂及其产品说明书,了解了各种洗涤剂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用他们进行除污实验。
(2)学生实验,比较各种洗涤剂的去污效果。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描述在去污过程中洗涤剂和污物发生的变化。
(4)师:大量使用洗涤剂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什么影响?如何减少不利的影响?
(5)学生汇报。
(6)师:洗涤剂在去污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我们来阅读一下科学在线,了解洗衣粉对水域的污染。
(7)学生阅读。
(8)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可逆的变化过程给人们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好处以及影响或破坏?
(9)学生汇报。
(10)教师小结: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做个环保小卫士。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2)学生汇报。
(3)师:那我们就来为环保贡献一份力量,画一幅“减少洗涤剂污染,保护环境”的宣传画。
(4)学生设计,绘画。(可采用手画,电脑设计)
(5)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6)展示学生宣传画,并进行评价。
(三)巩固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19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混合 不易 分离 (不可逆)
教学反思:
3、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字音,熟读课文,认识14个汉字,规范书写8个生字,能用这些字组词,理解并识记本课出现的成语。
2、了解本课科学知识,激发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并识记本课的成语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展示资料,引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现在不用为吃穿发愁,只想怎样吃得更好、穿的更漂亮。可是你们知道你们的父母、爷爷辈以前是怎样生活的吗?(出示图片)
可是现在我们的生活却有这么大的变化,这是什么起的作用?
2、出示课题《农业的变化真大》
二、结合字音,初读课文。
1、出示字音,生子卡片,学生认读,注意“袁、农、隆”等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疑难点。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学生第一段。
※学生朗读,找出不理解的词语。例“兴致勃勃”。教师引导:当爸爸、妈妈带你们到野外游玩时,你们的心情怎样?高兴还可用4个字的词语来表示“兴致勃勃” ,让学生试着用该词语来说一句话。
※带着高兴的心情朗读课文。
2、学习第二段。
1、教师介绍我国国土面积与人口在全球的比例,引发学生思考:当比例失调给我国哪些方面带来的影响最大。教师谈谈五六十年代人们生活的困难。
2、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介绍“袁隆平”其人其事。他对我们中华民族生存的伟大贡献。
3、请同学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来朗读该段,理解词语“引人注目”,用这个成语来说一句话,加深理解。
4、学习第三、四段。
※同学们,现在已经是寒冷的冬季了,可为什么市场上还有那么多的新鲜水果与蔬菜呢?许多春夏的菜现在还能出现在我们的饭桌上,这是什么原因呢?
※引导看图,结合课文,了解这种大棚的作用。
※自读第四段,找出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谈谈感想!
5、学习第五、六两段。
※同学们,植物生长须要什么?大家听说过不需要泥土,却能长得很好的植物吗?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植物生长的特点,提出疑问。
※学生自读,自己解决疑问。老师加以启发引导。
※同学们,你们在自然博物馆例参观了这么多有趣的事,你们的心里会怎样想呢?
四、课堂回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自然博物馆里参观了许多农业新成果。这都是靠了什么才取得的变化呢?谈谈学生对了解了先进科学技术后,心中的梦想。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在没有拼音的辅助下直接认读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更通顺、更有感情、
二、识记生字字形:
1、掌握生字字音,抽读生字卡片。
2、学生自学,观察分析字形,用自己的办法来识记生字。
3、交流体会,教师引导。
三、读读记记:
1、出示6个词语,学生认读。
2、结合部分图画,再次直观感知。
3。、能用这些词语,简单地说一两句话。
四、复习巩固:
1、做“音”与“字”交朋友地游戏,加强识记。
2、给生字口头说几个词语。朗读本课6个重点词语。
五、作业设计:
( )致勃勃 引人( )
( )盛开 ( )飘香
六、板书设计:
杂交水稻
大棚模型
农业的变化真大 彩色棉花
无土栽培
4、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案《我是什么》
同学们,你们长大后希望做什么工作?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理想。你们的理想是什么?今天先来谈谈我曾经的理想。
当我还在读书的时候,我就把老师比作一棵小草。有人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不是我的,我决不奢求,是我的,我决不放弃。虽然我活的不算鲜艳,但活着,有自己的颜色,打扮自己,也打扮大地。如果心的世界中只有自己,那就什么都会叹息……
几年前,我虽然报考了师范学校,却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但我并不后悔,因为我知道,一组普通的音符,倘若排列在同一音阶上,就谱写不出优美的曲调,只有处在五线谱的不同位置上,才能创造出动听的乐曲。生活也是如此,倘若每一个人都只按自己的愿望向社会索取,那么生活的乐章只能是杂乱的,断续的,伟大的事业也只能是沙砾上的大厦,不摧自垮。
通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我真实地感受到——当老师,能使我的人生充实,精神愉悦,使我感到高尚。因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托起的是你们,明天的希望。每当我看到自己与学生们一同成长,就有一种成就感。是的,我们甘为人梯,吃也清淡,穿也素雅,面对大千世界,我们心怀淡泊,像春蚕,像蜡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无怨无悔的人生。虽然平凡,我们的脊梁却支撑着祖国的未来;虽然清贫,我们的双手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
有句话说的好,不是工作适应你,而是你去适应工作,尤其是在激烈竞争的今天,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更应该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态度去学习,认真工作。同时,我渴望与每位同学做好朋友。我可能在课堂中显得还是有点严厉,但在平时希望展现我温柔的一面,与每一位同学成为好朋友。当然,首先是和二年级的同学成为好朋友。在课堂中,同学们有一点怕我,我可能还能感觉到一丝成功,但在课后大家还依然怕我那就是最大的失败啦!我渴望成为一位大家都喜欢的老师,这也是我现在最大的理想。
我时常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自豪,为全体教职工上下一心、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精神而喝彩,为学生你们奇思妙想、色彩缤纷的作品而叹服,更为马鞍山下的教育事业而祝福。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虽然我不指望能培养出多少“牛顿”和“爱迪生”,但也绝不能让“牛顿”和“爱迪生”在我的手中埋没。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这里有我的追求,这里有我的爱。让我们守候在那方“黑土地”,用三寸长的“白铧犁”耕耘岁月,让我们的青春在爱的奉献中闪光!
这就是我的理想,我希望我的青春能在南小闪光,哪怕是在狭窄的二年级教室里狠狠地闪一闪也好啊!那同学们,你们呢?每天来到南小为什么?你们在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吗?
住校的同学晚上许久都不能安静睡觉;同学们安然地把垃圾丢在操场上;我想这些应该不是努力实现理想的表现吧。但我们学校仍然有许多为理想打拼的同学:看,早上八点有很多同学在扫操场;早上八点有一些同学已经在教室里读书;早上八点一个我们多么熟悉的时间,朋友你又在做什么呢
5、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做什么事最快乐》教案
一、谈话导入:
1、上一节课,小朋友们认真读了课文,读得很有味道,这课的课题是《做什么事最快乐》,读了课文以后,谁能用题目说一句话?也就是说:谁想弄明白做什么事最快乐。
2、学生回答,板贴青蛙图。
哦,小青蛙正在想办法呢。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青蛙,看看它想了什么办法,最后有没有弄明白。
二、学习2—4自然段:
1、自由读2—4自然段,说说小青蛙它想出了什么办法,应该怎样读好它们的对话。
2、学生交流:
(1)板贴啄木鸟、水牛、蜜蜂图。
说说啄木鸟有什么特征,它会干什么?水牛、蜜蜂呢?
(2)小青蛙在哪里碰到它们的?它们正在干什么?用“小青蛙在……请教了正在……的……”的句式把它的办法说完整。
(3)原来小青蛙遇到它们时,它们正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呢。
3、理解朗读:
(1)出示图一:显示小青蛙说的话,小青蛙的这句话该怎么问啄木鸟才会乐意回答,先练练。老师来当啄木鸟,哪个小青蛙愿意来试试。(有礼貌,表现出心中的疑问)
(2)显示啄木鸟说的话,齐读。这句话你们懂吗?板书:捉虫(学生自由发表见议)那啄木鸟为什么会认为给树木捉虫子最快乐呢?
下面我们来演一演,老师做大树,哪位小朋友做啄木鸟帮老师这课大树捉虫。(师:身上有虫,又痛又痒,吸取养份,垂头丧气,无法生长。)
听到大树的感谢你高兴吗?你能不能把你的快乐通过你说的话表现出来。
小朋友能不能告诉老师,这只啄木鸟为什么会那么高兴。
(3)小朋友想不想自己来演一演小青蛙和水牛爷爷、蜜蜂妹妹的对话。在3、4自然段中任选一个自然段,小朋友想想,青蛙应该表现得怎么样?水牛和蜜蜂呢?怎样才能把它们演好?同桌练习表演。
三、学习5、6自然段:
过渡:小青蛙请教了啄木鸟叔叔、水牛爷爷、蜜蜂妹妹,现在它知道做什么事最快乐了吗?
1、指读第5自然段:出示这一自然段的内容
你们觉得小青蛙的这句话该怎么读。(理解小青蛙没有弄明白做什么事最快乐,以及不明白的原因)
它们说的话不一样,认为快乐的事情也不一样,把小青蛙都给弄糊涂了。(指导朗读)
2、出示妈妈的话:我们来读读妈妈的话,看看妈妈能不能帮助小青蛙解决难题。
青蛙妈妈的话小朋友们懂吗,能不能结合刚才学的内容,以啄木鸟、水牛、蜜蜂为例子说说。
板书:自己能做为别人
3、分角色朗读5、6自然段:小朋友说小青蛙的问话,老师做青蛙妈妈,老师读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听仔细了。(老师故意板着脸,读得生硬)学生点评(要亲切,要笑着说)
4、齐读妈妈的话。
5、小青蛙终于弄明白了(为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是最快乐的)板书(擦去什么)
6、小朋友,学了课文以后,你们知道自己做什么事最快乐了吗?举例说说。四、布置作业:
1、读贴“己、能”,说说注意点,(己的第三笔,能的左下角的月第一笔是竖)
2、板演“能”,右边的两个匕上下排列要均匀。书上描红。
3、课后做头饰,合作表演课本剧。
板书:
青蛙?做什么事最快乐
啄木鸟捉虫
为别人水牛耕地自己能做
蜜蜂采蜜
6、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做什么事情最快乐》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用不同的语气读出对话。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部首,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认识到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最快乐,学会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理解青蛙妈妈说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教学时间:2课时
2003年5月19日第十四周星期二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
你认识哪些小动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自由读。
2、小组讨论: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3、汇报: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
4、分析生字,理解词语,口头组词。
四、导书写:师范写,生描写、仿写。
五、作业:每个生字写一行。
教学后记:学生能很快地认识这些生字,并熟悉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
青蛙的样子是怎么样的?它有什么本领?
二、读课文
1、范读第1小节,问:小青蛙会想些什么?
2、看动画,边看边想:小青蛙跳到什么地方问谁去了?
(1)出示对话,指名读,评议。
(2)分角色朗读,想想怎么读好它们的对话?
3、自读课文3--4小节。
想:小青蛙又去问谁了?别人又是怎样说的确良?
4、看动画片,反馈交流:互相练读,指名读,评议,再读,分角色朗读。
5、小青蛙还会问谁?它们又会说些什么?(自读第五小节)
6、指名读妈妈与小青蛙的对话。
问:你明白妈妈的话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三、齐读课文。问:如果你是小青蛙,你现在知道做什么事最快乐了吗?
四、课后拓展:
1、分角色表演课文。
2、你认为你做什么事最快乐?
18什么事情最快乐
小青蛙(图)
板书:啄木鸟(图)捉虫
水牛(图)耕地
蜜蜂(图)采蜜
为别人做自已能做的事,你会觉最快乐。
教学后记:学生知道做帮助别人的事才会最快乐!
7、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做什么事最快乐》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了生字,读通了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课。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生字。
2、每人拿出生字卡片,小组合作,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复习生字。复习完毕,组长评价本组复习情况。
3、教师检查复习情况,进行“摘果子”游戏。出示柿子图,(柿子树上挂满了写有生字的柿子),看谁最先读出生字并给字找到朋友?
二、激趣导入
大家学得真不错!想不想猜谜语?听好了,“身穿绿袍子,挺着大肚子,鼓着眼珠子,最爱捉虫子。”猜猜它是谁?(青蛙)
青蛙很爱动脑筋,你瞧它在思考什么问题呢?打开书看看第一段是怎么写的?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自由读,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指读,评价,再练读,齐读
2、学习第二--四段
过渡:小青蛙请教了谁呢?请小朋友们读读课文二--四段
(1)看图,说话练习
谁在哪儿干什么?(板书)
(2)启发学生想象劳动时的情景,它们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创设情境,模拟啄木鸟与大树、水牛与农民、蜜蜂与花朵对话,体会快乐的心情。
(3)朗读训练
自由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注意有礼貌。指名读,评价
范读,再次练读,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五--六段
过渡:学到这,小青蛙有没有弄懂了做什么事最快乐呢?小青蛙发现了什么问题?
(1)指名读小青蛙的话,理解意思
大家发现啄木鸟、水牛、蜜蜂的回答中,不一样在哪儿?为什么它们的回答不一样呢?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板书)
(2)引出青蛙妈妈的话,齐读第六段
启发思考:做什么样的事是对别人有用的呢?小组讨论、交流
(3)说话练习:听了妈妈的话,小青蛙会怎么想呢?又会怎么做呢?
(4)齐读第五、六段
4、分角色朗读
(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一个角色再读一读。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指名分角色朗读(戴上头饰)。
(3)愿意读的站起来读,也可以加上动作读。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为、丛
2、指导学生从结构、笔画两方面说说需注意的地方,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1)“为”的笔顺,独体字、首笔、横折钩呈斜势的强调;
(2)“丛”的最后一笔横、第一个“人”的捺变为点的强调。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教师行间巡视,及时纠正写字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分角色表演;
2、完成课后编故事练习;
3、推荐读一篇文章《小白兔过生日》。
8、《土地的誓言》教案《孙权劝学》教案《竹影》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案《华南虎》教案教学简案
《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歌曲欣赏《松花江上》
2、 东北特产
二、 作者介绍
三、 写作背景:“九·一八”事变
四、 整体介绍
五、 读准字音,掌握词语的意思
六、 文章结构
七、 问题讨论:
1、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的故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2、 怎样理解:“我常常……热情。”中“泛滥”与“埋葬”两个词的确切含义?
3、 本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特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这么多吗?
4、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为了表达“我不能离开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乡特有的景物?
5、 文章结尾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6、 “当我记起……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7、 如何理解标题“土地的誓言”?
8、 为什么作者对关东大地的称呼会改变?
八、 文章主旨
九、 拓展:《我爱这块土地》
《孙权劝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1、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复述课文
2、把握人物特点
3、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位鲁肃、吕蒙对话后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过程:
一、《资治通鉴》
二、司马光
三、文章人物介绍
四、朗读全文
五、生字、词
六、课文小短剧
七、文段分析、翻译
“初……乃始就学。”
1、 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2、 孙权对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的目标是?
4、 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及鲁肃……结友而别。”
1、“卿今者……阿蒙!”表现出鲁肃怎样的心情?说明了什么?
2、“大兄……晚呼!”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情?
3、“刮目相待”后,鲁肃的举动说明了什么?
全文翻译
八、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九、思路结构
十、 说话练习
《竹影》
教学目的和要求: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和西洋画,说说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 丰子恺作品欣赏
3、 丰子恺简介
二、 课文学习
1、 生字词
2、 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 课文可以分为几层
② 深入探究
A、“西洋画像……符号”怎样理解?
B、课文充满了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生动?为什么?
C、当爸爸走出来的时候,华明为什么会难为情?
D、爸爸是怎样解围的?华明又怎样?
E、爸爸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F、竹子难画在哪里?
G、为什么说“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H、怎样才叫佳作?
I、 画竹除了用墨,还会用什么颜色?
三、 小结
四、 拓展
五、 作业
《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目的和要求: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的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的强烈的团队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2、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美图欣赏,相关介绍
2、作者介绍
二、课文相关学习
㈠字音学习、词语积累
㈡文章结构
㈢速读课文,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并思考:
1、 说说登山英雄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靠什么来战胜的?
2、 本文选材详略得当,试简述文中详写了哪两个典型的事件?有什么好处?
3、 课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㈣本文中心
三、作业
《华南虎》
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学习诗歌,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2、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3、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图片欣赏(老虎)
2、 有关老虎的成语
3、 图片欣赏(桂林山水)
4、 写作背景
5、 作者介绍
二、 预习检测
三、 整体把握
1、“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屈辱”?
2、“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为什么“我”会“羞愧”?
3、“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是在描写华南虎的斑纹和颜色吗?
4、怎样理解本诗的最后一段的意思?“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在诗中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 角色分析
1、 观众
2、 “我”
3、 华南虎
五、 小结
六、 拓展
9、《土地的誓言》教案《孙权劝学》教案《竹影》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案《华南虎》教案教学简案
《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歌曲欣赏《松花江上》
2、东北特产
二、作者介绍
三、写作背景:“九·一八”事变
四、整体介绍
五、读准字音,掌握词语的意思
六、文章结构
七、问题讨论:
1、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的故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2、怎样理解:“我常常……热情。”中“泛滥”与“埋葬”两个词的确切含义?
3、本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特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这么多吗?
4、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为了表达“我不能离开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乡特有的景物?
5、文章结尾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6、“当我记起……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7、如何理解标题“土地的誓言”?
8、为什么作者对关东大地的称呼会改变?
八、文章主旨
九、拓展:《我爱这块土地》
《孙权劝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1、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复述课文
2、把握人物特点
3、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位鲁肃、吕蒙对话后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过程:
一、《资治通鉴》
二、司马光
三、文章人物介绍
四、朗读全文
五、生字、词
六、课文小短剧
七、文段分析、翻译
“初……乃始就学。”
1、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2、孙权对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的目标是?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及鲁肃……结友而别。”
1、“卿今者……阿蒙!”表现出鲁肃怎样的心情?说明了什么?
2、“大兄……晚呼!”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情?
3、“刮目相待”后,鲁肃的举动说明了什么?
全文翻译
八、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九、思路结构
十、说话练习
《竹影》
教学目的和要求: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和西洋画,说说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丰子恺作品欣赏
3、丰子恺简介
二、课文学习
1、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课文可以分为几层
②深入探究
A、“西洋画像……符号”怎样理解?
B、课文充满了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生动?为什么?
C、当爸爸走出来的时候,华明为什么会难为情?
D、爸爸是怎样解围的?华明又怎样?
E、爸爸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F、竹子难画在哪里?
G、为什么说“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H、怎样才叫佳作?
I、画竹除了用墨,还会用什么颜色?
三、小结
四、拓展
五、作业
《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目的和要求: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的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的强烈的团队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2、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美图欣赏,相关介绍
2、作者介绍
二、课文相关学习
㈠字音学习、词语积累
㈡文章结构
㈢速读课文,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并思考:
1、说说登山英雄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靠什么来战胜的?
2、本文选材详略得当,试简述文中详写了哪两个典型的事件?有什么好处?
3、课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㈣本文中心
三、作业
《华南虎》
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学习诗歌,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2、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3、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片欣赏(老虎)
2、有关老虎的成语
3、图片欣赏(桂林山水)
4、写作背景
5、作者介绍
二、预习检测
三、整体把握
1、“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屈辱”?
2、“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为什么“我”会“羞愧”?
3、“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是在描写华南虎的斑纹和颜色吗?
4、怎样理解本诗的最后一段的意思?“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在诗中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角色分析
1、观众
2、“我”
3、华南虎
五、小结
六、拓展
10、《土地的誓言》教案《孙权劝学》教案《竹影》教案《登上地球之巅》教案《华南虎》教案教学简案
《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歌曲欣赏《松花江上》
2、东北特产
二、作者介绍
三、写作背景:“九·一八”事变
四、整体介绍
五、读准字音,掌握词语的意思
六、文章结构
七、问题讨论:
1、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的故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2、怎样理解:“我常常……热情。”中“泛滥”与“埋葬”两个词的确切含义?
3、本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特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这么多吗?
4、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为了表达“我不能离开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乡特有的景物?
5、文章结尾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6、“当我记起……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7、如何理解标题“土地的誓言”?
8、为什么作者对关东大地的称呼会改变?
八、文章主旨
九、拓展:《我爱这块土地》
《孙权劝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1、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复述课文
2、把握人物特点
3、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位鲁肃、吕蒙对话后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过程:
一、《资治通鉴》
二、司马光
三、文章人物介绍
四、朗读全文
五、生字、词
六、课文小短剧
七、文段分析、翻译
“初……乃始就学。”
1、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2、孙权对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的目标是?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及鲁肃……结友而别。”
1、“卿今者……阿蒙!”表现出鲁肃怎样的心情?说明了什么?
2、“大兄……晚呼!”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情?
3、“刮目相待”后,鲁肃的举动说明了什么?
全文翻译
八、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九、思路结构
十、说话练习
《竹影》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和西洋画,说说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丰子恺作品欣赏
3、丰子恺简介
二、课文学习
1、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课文可以分为几层
②深入探究
A、“西洋画像……符号”怎样理解?
B、课文充满了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生动?为什么?
C、当爸爸走出来的时候,华明为什么会难为情?
D、爸爸是怎样解围的?华明又怎样?
E、爸爸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F、竹子难画在哪里?
G、为什么说“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H、怎样才叫佳作?
I、画竹除了用墨,还会用什么颜色?
三、小结
四、拓展
五、作业
《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的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的强烈的团队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2、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美图欣赏,相关介绍
2、作者介绍
二、课文相关学习
㈠字音学习、词语积累
㈡文章结构
㈢速读课文,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并思考:
1、说说登山英雄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靠什么来战胜的?
2、本文选材详略得当,试简述文中详写了哪两个典型的事件?有什么好处?
3、课文中有不少自然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㈣本文中心
三、作业
《华南虎》
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学习诗歌,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2、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3、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片欣赏(老虎)
2、有关老虎的成语
3、图片欣赏(桂林山水)
4、写作背景
5、作者介绍
二、预习检测
三、整体把握
1、“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屈辱”?
2、“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为什么“我”会“羞愧”?
3、“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是在描写华南虎的斑纹和颜色吗?
4、怎样理解本诗的最后一段的意思?“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在诗中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角色分析
1、观众
2、“我”
3、华南虎
五、小结
六、拓展
11、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
教材分析: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带;无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
本课彩用连环画的编排形式,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并渗透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
学生分析:
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字,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识字的本领,写字水平和阅读能力也有了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多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认字方面:引导学生制作字卡,在阅读中认读,合作学习,加强交流,使所学生字多次复现。写字方面:整体指导,发现规律,重视示范。
设计意图:
本课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在识字、读书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学科学,引发孩子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既动口,又动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扩展自己的视野。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机、挂图、字卡。
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画面并配解说。(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无土的水中,栽培着茁半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地耕地却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
(配图,拉近学生与课文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兴趣。)
2、你们知道这令人惊叹的成就是怎样得来的吗?我们一起到《农业的变化真大》中找寻答案。(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顺。
三、识记生字。
1、语境认读,在文中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发挥想像,自主或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用水果形字卡做“摘水果”游戏,摘到水果的同学带领大家识记。
2、叫音出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四、对照插图,再读课文。
a) 学生再读课文。标出共有几个小节。
b) 分段指名读。
c) 出示挂图。学生观察。说说图上所画的内容是什么?分别对应了课文的哪些小节?再读一读课文,比较一下课文中哪些词比自己用得好。
(图文对照,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兴致勃勃”是个成语,可以这样指导理解:(1)情境理解。让全体学生兴致勃勃地做一件事情,在他们做的时候告诉他们,这就叫“兴致勃勃”。(2)仿照文中例句说句子。如,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
其它词语,也可以采取上面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自由朗读,理解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从哪看出农业的变化真大!
a)讨论、互助,解决难读的句子。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突破教学重点。)
b)指名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一说通过读课文自己明白了什么。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不仅理解内容,而且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六、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老师依次出示后挂图,清学生给它们配上相应的文字,配得好的就选为“最佳讲解员”。
(循序渐进,设计有坡度,便于学生感悟。)
七、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你觉得农业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该怎么做呢?
板书设计:
34、农业的变化真大
杂交水稻
先进的科学 技术大棚
彩色棉花
无土栽培
12、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字音,熟读课文,认识14个汉字,规范书写8个生字,能用这些字组词,理解并识记本课出现的成语。
2、了解本课科学知识,激发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并识记本课的成语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资料,引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现在不用为吃穿发愁,只想怎样吃得更好、穿的更漂亮。可是你们知道你们的父母、爷爷辈以前是怎样生活的吗?(出示图片)
可是现在我们的生活却有这么大的变化,这是什么起的作用?
2、出示课题《农业的变化真大》
二、结合字音,初读课文。
1、出示字音,生子卡片,学生认读,注意“袁、农、隆”等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疑难点。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学生第一段。
※学生朗读,找出不理解的词语。例“兴致勃勃”。教师引导:当爸爸、妈妈带你们到野外游玩时,你们的心情怎样?高兴还可用4个字的词语来表示“兴致勃勃” ,让学生试着用该词语来说一句话。
※带着高兴的心情朗读课文。
2、学习第二段。
1、教师介绍我国国土面积与人口在全球的比例,引发学生思考:当比例失调给我国哪些方面带来的影响最大。教师谈谈五六十年代人们生活的困难。
2、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介绍“袁隆平”其人其事。他对我们中华民族生存的伟大贡献。
3、请同学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来朗读该段,理解词语“引人注目”,用这个成语来说一句话,加深理解。
4、学习第三、四段。
※同学们,现在已经是寒冷的冬季了,可为什么市场上还有那么多的新鲜水果与蔬菜呢?许多春夏的菜现在还能出现在我们的饭桌上,这是什么原因呢?
※引导看图,结合课文,了解这种大棚的作用。
※自读第四段,找出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谈谈感想!
5、学习第五、六两段。
※同学们,植物生长须要什么?大家听说过不需要泥土,却能长得很好的植物吗?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植物生长的特点,提出疑问。
※学生自读,自己解决疑问。老师加以启发引导。
※同学们,你们在自然博物馆例参观了这么多有趣的事,你们的心里会怎样想呢?
四、课堂回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自然博物馆里参观了许多农业新成果。这都是靠了什么才取得的变化呢?谈谈学生对了解了先进科学技术后,心中的梦想。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在没有拼音的辅助下直接认读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更通顺、更有感情、
二、识记生字字形:
1、掌握生字字音,抽读生字卡片。
2、学生自学,观察分析字形,用自己的办法来识记生字。
3、交流体会,教师引导。
三、读读记记:
1、出示6个词语,学生认读。
2、结合部分图画,再次直观感知。
3。、能用这些词语,简单地说一两句话。
四、复习巩固:
1、做“音”与“字”交朋友地游戏,加强识记。
2、给生字口头说几个词语。朗读本课6个重点词语。
五、作业设计:
( )致勃勃 引人( )
( )盛开 ( )飘香
六、板书设计:
杂交水稻
大棚模型
农业的变化真大 彩色棉花
无土栽培